探秘糖尿病:从成因到应对的全面解析

在当今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正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日常生活和长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那么,究竟什么是糖尿病?当体内血糖失控时,又会引发怎样的状况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奥秘。

血糖失控的危害与糖尿病的甜蜜陷阱

当体内血糖失去控制,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就像一颗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对眼睛、肾脏、神经和血管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想象一下,对许多人而言,大嚼一块浓郁湿润的巧克力蛋糕是一种充满罪恶感的享受,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咬下这一口之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的身体无法妥善处理血流中的糖分,甜食带来的危险远不止变胖这么简单。

血液中的糖分源自我们的饮食,而调节糖分的“重任”则落在胰岛素身上。胰岛素是由胰脏分泌的激素,胰脏约15公分长,位于胃后方,它不仅主要分泌消化酵素,还有一小部分负责制造激素。胰岛素由β细胞制造,这些β细胞聚结成岛状细胞团,被称为胰岛(又称兰氏小岛,以发现者保罗·兰格尔翰斯为名)。

糖尿病的两种类型及成因

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制造胰岛素并调节血糖的正常程序出现了差错,出错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型糖尿病中,身体的免疫系统“误判”,攻击并杀死了β细胞,导致胰脏无法制造胰岛素。这就好比工厂的关键生产设备被破坏,无法生产出维持血糖平衡的“产品”——胰岛素。

第二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抗性,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打个比方,原本胰岛素是打开细胞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的“钥匙”,但在第二型糖尿病中,这把“钥匙”要么数量不够,要么“失灵”了,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只能在血液中“徘徊”。

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可能导致血糖过高,长期下来,眼睛、肾脏、神经和血管等器官都会受到损伤。

糖尿病的症状与发病情况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相似,包括极度口渴、排尿频繁、持续疲倦、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视力模糊和伤口愈合缓慢等。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1型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急性发病,而2型更为常见,通常与肥胖相关且起病隐匿。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通过体检才被发现。

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之法。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监测血糖并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则需改变生活方式,并且大多数患者需要服药治疗。

深入解析两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第一型糖尿病:胰岛素缺失导致的高血糖

当胰脏无法分泌胰岛素时,葡萄糖就会滞留在血液中。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我们吃下的食物在胃中被分解,释放出葡萄糖(可想象成食物中的能量被“解锁”释放出来);接着,葡萄糖进入血流,成为体细胞的能量来源;正常情况下,人体在侦测到升高的血糖后,胰脏会制造胰岛素(绿色部分),但对于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会分泌胰岛素;少了胰岛素将葡萄糖带进细胞,血液中的葡萄糖便不断累积,引发高血糖症;最后,无法利用的葡萄糖会经由尿液排出,但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眼部等器官就会受到损伤。

第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引发的高血糖

当细胞对胰岛素不再有反应,血糖就会上升。其发病过程为:吃下的食物在胃分解后释出葡萄糖成为体细胞的能量来源;胰脏制造胰岛素,胰岛素与葡萄糖经由血流通往体细胞;然而,虽有胰岛素存在,但葡萄糖通道并未开启,多数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一开始,胰脏会制造更多的胰岛素来应对,但这无法持续很久;随着胰岛素分泌减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上升,导致高血糖。

胰岛素的运作原理

葡萄糖是最简单的糖类形式,也是体细胞的能量来源。让葡萄糖进入细胞最有效的方式是由胰岛素发出信号。用餐后血糖升高,此时胰脏释放胰岛素至血流,开启细胞表面的葡萄糖通道,使葡萄糖进入。若缺乏胰岛素或细胞无法对胰岛素产生反应,血糖就会升高,导致高血糖;反之,若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则会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虽然可能造成血糖波动,但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波动通常不如第一型患者强烈。当肌肉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时,身体对胰岛素会变得更敏感,这可能导致低血糖;而高血糖则是由运动时分泌的肾上腺素等其他激素引起的。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若要维持最佳血糖值,必须根据饮食、运动量以及气温等外在因素,调整合适的胰岛素剂量。因为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状况不同,运动后产生的反应也各异。不过,体能活动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能增进胰岛素的效能。

以全由糖尿病患者组成的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职业自行车队为例,自行车是一项挑战体能的耐力运动,队员们需要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在赛前、赛中及赛后持续监测血糖值。选手会在赛前采用“肝糖超补法”(摄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在赛后饮用高碳水化合物饮品。比赛时还会频繁检查个人血糖值,若血糖超标,就使用降血糖药物;若低于目标值,则通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让血糖回升。

罹患糖尿病的运动员(如图中的诺和诺德车队成员)会在运动前、运动时和运动后持续监测血糖

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糖尿病的成因、症状、发病机制以及与运动的关系等知识至关重要。只有全面认识糖尿病,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医疗手段,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与糖尿病和谐共处,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图文简介

在当今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正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日常生活和长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