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类的起源2

1974年,埃塞俄比亚哈达尔地区的一项考古发现震惊了科学界。一具距今约320万年的古人类遗骸被考古团队谨慎发掘出土。这具被命名为“露西”的遗骸,是首个被发现的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完整骨架。经过古人类学家的细致复原,露西的形态特征得以再现:她具有低平的前额、突出的颧骨,而其脑容量则与现代黑猩猩相当。

如今,露西已被公认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早期人类化石代表,她的科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已深刻融入人类演化研究的历史中。

露西是全球最知名的早期人类祖先

让我们穿越时空,探寻史前人类的艺术瑰宝。这些远古艺术创作不仅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更标志着人类开始进行超越生存需求的精神活动。在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中,保存着令人震撼的史前动物壁画。这些壁画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精湛的技法,再现了更新世时期的大型动物,堪称具象艺术的起源。这些史前艺术作品使用赭石、木炭、动物骨粉和矿物颜料混合绘制,充分展现了远古人类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

放射性碳测年表明,拉斯科洞窟壁画距今约2万年。这些以当地大型动物为主题的壁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史前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拉斯科洞窟壁画创作于约2万年前,画面主要呈现当时栖息于该地区的大型动物群像。

人类的迁徙历程同样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生存史诗。随着冰期气候波动和生态环境变迁,人类群体逐渐从热带地区向中亚草原迁徙。这片广袤区域因栖息着长毛象等大型动物群,成为远古猎人理想的狩猎场。以此为起点,人类沿着不同的迁徙路线,最终完成了遍布全球的伟大征程。

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发现的长毛象骨骼中,考古学家找到了嵌在骨缝中的燧石矛头,这一确凿证据证实了更新世人类曾成功猎杀这些巨型生物,充分展现了我们祖先的生存智慧与勇气。

在长毛象骨骼中发现的燧石矛头证实了远古人类曾捕猎这些巨型生物

随着末次冰期气温急剧下降,人类在中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为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人类开始向北迁徙。那些最终抵达新月沃地的族群,逐渐发展出原始农业,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征程中,人类始终勇往直前。他们凭借简陋的船只,成功从亚洲横渡至澳大利亚,发现了这片广袤的新大陆。虽然学术界对这次迁徙是一次性完成还是分多次进行仍有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这次跨海远征必定经过周密准备。只有这样,首批移民才能携带足够的人口基数,确保在新环境中繁衍生息。尽管当时海平面较低,海峡宽度相对较窄,但这次航海依然充满风险,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航海智慧。

海平面上升后,居住在澳洲的人类有所演化并适应了当地独特的环境和生态系

随着末次冰期结束后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定居在澳洲的人类群体逐渐进化并适应了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生存方式。

在更新世冰河时期,白令陆桥——连接亚洲和北美洲的陆地通道,为智人迁徙至北美洲提供了可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智人首次成功进入北美洲大陆。

在智人的全球迁徙过程中,他们与尼安德特人——居住在欧洲的古人类物种相遇。基因研究表明,早期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存在杂交现象。这一基因交流在现代人类DNA中保留了明显的尼安德特人遗传印记,证实了不同人种之间的基因融合。

随着人口的持续迁徙,人类不仅率先发展出水稻种植技术,还冒险航海至东南亚群岛,开创了海洋迁徙的新篇章。

尼安德塔人的遗传基因特征包括:突出的眉毛、较大的鼻孔和内缩的下巴

那些成功迁出非洲的智人,在扩张过程中可能遇到过其他人科物种。古人类学研究显示,约30万年前地球上曾同时存在多达九种不同的人类族群。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族群相继灭绝。在智人走出非洲后的2万年内,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最终消失。尽管如此,现代欧亚人群的DNA中仍可检测到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这不仅证明了人种间的生存竞争,也记录了史前人类的基因交流历史。

尼安德特人的典型遗传特征包括:浓密的眉弓、宽阔的鼻部和后缩的下颌。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我们的祖先经历了严酷的自然选择和持续的基因变异,最终演化出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从原始的狩猎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再到当今的科技时代,每个发展阶段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探索。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许卫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员

图文简介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我们的祖先经历了严酷的自然选择和基因变异,最终演化出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从原始的狩猎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再到当今的科技时代,每个发展阶段都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