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症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杨 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胡 颖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大部分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增龄病”,距年轻人还很遥远,预防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事。其实不然,预防骨质疏松症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骨组成成分为骨基质和骨矿质。骨基质的主要成分(90%左右)为骨胶原,这些胶原相互交织形成立体构架,就像钢筋混凝土块中的钢筋网络一样,必须在水泥、砂子有一个合适的比例时才是最牢固的。而骨矿质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结晶(钙、磷比为10∶6)和无定形的胶体磷酸钙,它们沿着骨胶原有秩序地沉积下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结实的有形体“骨”。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骨骼,好比是人体大厦的钢筋,如果这个“架子”没有搭好,整个人体大厦就会摇摇欲坠,那就离坍塌不远了。骨质疏松症会使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害[1],使往昔坚硬的骨骼,如同“豆腐渣工程”的建筑,或好像虫蛀的木头一样疏松,尽管外形殷实,然而空心松软,最后“资不抵债”,稍受外力磕碰即断裂、粉碎,进而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起或加重心血管病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压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因此,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骨骼。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人的骨量有关,而老年人骨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年轻时骨峰值的量(一生中最高骨峰值,一般在25~40岁)和此后骨量的丢失率。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贯穿生命的全过程,以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并防止骨量丢失。

儿童、青少年时期,骨的形成大于分解,骨量迅速增长,此时是储存骨峰值的最佳时期。就像两个人登山,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登上3000米,而另一个只登上1000米,然后两人同时下山,登上1000米的人很快就从山上下来了,而登上3000米的人下山时间会很长。如果我们在孩子出生后至20岁停止骨骼发育前,为骨骼“储存”足够多的骨峰值,那么,将来就会在骨量逐渐丢失后,骨密度仍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大大降低了患上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也就是说,年轻时骨峰值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程度也越轻。因此,每个人必须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尽量提高骨峰值,增加骨钙的“库存量”,为骨骼备一份丰厚的“储蓄金”,日后就能从容应付骨量的“支出”,年老时骨头就不至于变得脆弱不堪。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儿童及青少年。当钙充足时,成骨细胞的建设作用强于破骨细胞的破坏作用,骨量就会增加,骨骼就会更加坚固。此外,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对骨骼健康同样重要[2]。预防重点是注意饮食结构,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品,如牛奶、豆类食品等,同时还要规律运动,增加日光照射,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以增加骨峰值、骨量,来预防未来骨质疏松症。因此,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二级预防主要针对中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男性中年以后每年骨量丢失率约为1%,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性激素不足,每年骨丢失率2%~4%。30岁以前骨量的储备明显大于支出,而谁的骨量储备多,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就小。30~40岁时,骨峰值储备和骨量丢失处于平衡状态,骨量的支出和储备大致相当。大约40岁以后,骨量丢失大于骨峰值储备。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和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D、蛋白质等,以及适当锻炼,增强骨密度。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级预防主要针对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预防措施除适量运动、合理饮食之外,还包括使用抑制骨吸收(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激素类药物、降钙素等)和促进骨形成(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骨肽注射液、注射用鹿瓜多肽、仙灵骨葆胶囊、接骨七厘片等)的相关药物治疗,加强防摔、防跌倒等措施。同时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措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不同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去医院咨询专科医生,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参考文献

[1]祁学强.一文说全骨质疏松的预防方式.健康必读.2025,2:99.

[2]王攀.预防骨质疏松的黄金搭档. 药物与人.2025,4:67-69.

图文简介

大部分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增龄病”,距年轻人还很遥远,预防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事。其实不然,预防骨质疏松症应该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