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将来,当你踏入一家餐厅,想要点一份特别的晚餐时,你会面临怎样的选择?是尝试由细胞培养技术培育出的人造肉汉堡,还是选择一份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的披萨?又或者,你是否有勇气挑战以昆虫蛋白为主要原料的创意料理?
设想一下,在2050年的某个傍晚,你步入了一家充满未来感的餐厅。迎接你的不再是传统的人类服务员,而是一个面带微笑的迎宾机器人。它轻巧地引导你踏上一块悬浮板,随着轻微的震动,你优雅地滑行到了预定的桌位前。坐定之后,你和同伴们开始浏览眼前的全息投影菜单。菜单上既有熟悉的传统美食,也增添了许多新颖的选项。
作为开胃菜,你选择了一道特别的谷虫凯撒沙拉。这道沙拉用富含高蛋白的黄粉虫代替了常见的鸡肉,而沙拉上的香脆面包丁则是由蟋蟀粉制作而成。当你品尝这道独特的菜肴时,会发现它的口感与传统禽肉相似,完全打破了你对昆虫食品的固有印象。
接下来,机器人服务生为你送上了一道主菜——细胞培养汉堡。这块汉堡肉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育出来的,搭配着垂直农场新鲜采摘的青脆莴苣和经过基因编辑、富含维生素的多汁西红柿。你咬下一口,感受到的是与传统肉类相似的质地和风味。
如果你觉得还未尽兴,餐厅还为你准备了计算机设计的甜点。你只需在触摸屏上选择甜点配方,然后等待片刻,一份由3D打印机制作的精美甜点就会出现在你的盘子上。无论是巧克力蛋糕、草莓慕斯还是提拉米苏,都能根据你的个人口味定制而成。
这些未来餐点或许将成为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方案。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突破90亿大关,这意味着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0%。然而现实是:全球可耕地面积已接近极限,仍有数十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当前的全球粮食生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农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人为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无论是肥料释放的一氧化二氮还是粮食运输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增强作物的适应力,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生长;同时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
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畜牧业是主要来源之一。据研究,制作一份230克的汉堡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一辆普通汽车行驶16千米的排放量。畜牧业排放的主要气体是甲烷,其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5倍。随着全球肉类需求增长,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最直接的改变是减少肉类摄入量。但对于全球每年消费高达2.85亿吨肉的消费者来说,这难以实施。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替代方案。未来,肉类可能被蟋蟀、蝗虫等昆虫蛋白替代;或由实验室培养的细胞培养肉替代,无需依赖传统畜牧业。
传统农业也在经历变革。未来可能实现全自动的智能管理系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随着这些更环保、可持续的新型食品普及,超市货架将呈现不同风貌。食物打印机的原料盒将取代部分传统食材。消费者只需将这些原料盒装入食物打印机,就能制作出各种美食。
昆虫蛋白:健康与环保的选择
食用黄粉虫和蟋蟀比传统肉类更加健康且环保。这些昆虫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养殖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畜牧业。国际粮农组织数据显示,昆虫养殖的饲料转化效率是传统畜牧业的2倍以上。
3D打印食物:个性化定制
3D打印技术正在改变食品制作方式。未来,通过选择菜品、按下“打印”按钮,就能制作出个性化定制的食物。这项技术能精确控制食材配比,美国宇航局已将其应用于太空食品研发。
基因编辑:改良作物特性
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为作物改良带来变革。通过精确编辑基因,科学家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营养丰富的作物品种。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者。
细胞培养肉:可持续的肉类生产
细胞培养肉通过提取动物干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培育而成。根据《自然·食品》期刊研究,与传统肉类相比,细胞培养肉能减少90%的土地使用和70%的用水量。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明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教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