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上,四百年前的一艘商船——五月花号,承载着102名英国清教徒的梦想与希望,从英国普利茅斯启航,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抵达北美新大陆,开启了欧洲殖民北美的历史新篇章。四百年后的2020年,另一艘同样名为五月花号的船只,却以截然不同的姿态,续写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辉煌篇章。这便是五月花号自主研究船(Mayflower Autonomous Research Ship, MARS),一艘集现代科技与历史传承于一身的开创性船只。
MARS项目耗资数百万英镑,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无人船制造公司MSubs Ltd,以及游艇设计公司Shuttleworth Design共同打造。与四百年前的五月花号相比,MARS无需船员操控,而是通过人工智能导航系统实现自主航行。这一创新设计,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使得船只能够在更加恶劣或遥远的环境中执行科研任务。同时,MARS的动力来源也颇为独特,除了传统的风力驱动外,还融入了太阳能光伏技术,为船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确保了其长期的续航能力。
MARS的诞生,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五月花号启航400周年的历史事件,更是为了打造一个搭载尖端科技的研究平台。这艘海上无人实验室,将配备各种自主水下航行器(AUV)与科学仪器,涵盖气象学、海洋学和气候学等多个领域。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上,MARS将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科学家,不断搜集着宝贵的数据资料,并通过卫星通信传送至岸上,供科研人员深入分析研究。此外,MARS还将作为新型自主导航算法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测试平台,为海洋科技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MARS的设计中,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智慧与心血。船体采用了先进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这种材料不仅轻便耐用,还能有效抵御海洋环境的侵蚀。甲板则选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与Nomex蜂窝夹层结构,进一步提升了船只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而三体船(Trimaran)的设计,更是让MARS在海浪中如鱼得水。这种独特的构造,使得海浪能够轻松地从船体间隙中穿过,从而大大降低了海浪对船只的冲击力,实现了高效的低速巡航性能。
电力推进系统是MARS的动力核心,它能够将光伏电池储存的能量转化为动力,驱动船只前进。在充足的阳光下,MARS的最高航速可达12.5节,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海洋环境。而设备舱的设计,则让MARS能够搭载更多的科学设备,如自主水下机器人(ROV)等,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海洋探测。
值得一提的是,MARS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不仅为船只提供了持久的续航能力,还在风力不足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确保了MARS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航行状态,为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MARS的构造中,主船体由于无须设置人员居住区,因此设计得离水面更近,这不仅增强了船只的稳定性,还为其提供了更加宽阔的甲板空间,便于科研设备的安装与操作。而两侧辅助船体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水动力性能与减阻的需求。略微抬高的设计,使得船体能够轻掠过水面,减少阻力,提高航行效率。
MARS的全长32.5米,宽度16.8米,这一紧凑而高效的设计,不仅承载着科研的重任,更寄托着人类对海洋未来的无限憧憬。MARS配备的两片可变形帆面可以根据风速的变化自动调整,确保船只始终保持最佳的航行状态。而当夜幕降临,太阳能发电系统则开始发挥威力,为船只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MARS的全长为32.5米,宽度则是16.8米。
MARS的横渡大西洋之旅,预计将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仅需七至十天即可完成。然而,由于其能源自给自足的特性,因此得以在海上停留长达七至十个月的时间,以尽可能多地收集科研数据。这一超长续航能力,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机会,也让MARS成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在MARS完成横渡大西洋的任务后,它还将进行全球海洋观测任务,进一步展示其卓越的航行能力和科研实力。此后,MARS将向国际科研机构开放租用,协助他们开展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海洋研究计划。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MARS将成为海洋观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人类不断探索海洋的奥秘。
MARS的诞生将以全球首艘全自主跨洋研究船的身份,开启人类探索海洋的新篇章,为海洋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梁忠伟 中国机械学会微纳制造、智能运维专委会理事、中机联绿色制造专委会常务委员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