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改善视力的方式

眼睛是人体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不仅在美观度上起到作用,它的视觉功能对日常生活质量、安全保障和活动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清晰的视力能够帮助我们辨识环境、独立完成日常事务。

有些人天生视力良好,可能未充分意识到视力受损带来的不便。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眼前都是一片模糊,首要之务便是摸索着找眼镜,那该有多不方便。为了永久改善视力,一些人会考虑靠手术植入的方法。

可植入式接触镜(简称ICL)是近视矫正的可选方案之一。这种技术通过将特制的镜片植入眼内,为近视眼患者提供视力矫正。将这种特质的微型镜片植入眼部后,即可拥有长久的好视力。与一般的隐形眼镜不同,这种镜片完全位于眼内。

ICL手术后无须缝合

这种可植入式接触镜会植入在眼球的虹膜与晶状体之间。当我们睁开眼睛,镜片会精确折射光线,让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如此一来,生活中所见的影像就会变得更清晰。不同于普通隐形眼镜,佩戴者不会感觉到镜片的存在。

植入式隐形眼镜或许听来十分美好,但首先需经历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操作方便,得先滴眼药水扩瞳。接着,医生会用精密的仪器在角膜边缘制作微小切口,将隐形眼镜卷在装置中,用这个装置把镜片推到晶状体上之后,镜片自己就会慢慢舒展开了。这样,微型镜片就会被置入虹膜与晶状体之间,固定于虹膜后方,不触及眼部原本的晶状体。ICL手术中,操作一只眼睛通常需要20分钟。

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医生在置入镜片时会借助装置把它折叠起来,借此缩小切口。切口深度大概是2.5毫米。在将镜片置入前,会先在镜片表面涂上一层保护性凝胶。镜片被置入后就会“自动”转到正确的位置。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借助特殊装置将镜片折叠后置入。这样能将切口深度缩小到2.5毫米左右,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在置入镜片前,镜片的表面也会被涂上一层保护性凝胶。等到镜片进入眼内预定位置,将“自行”调整至预设角度。

眼睛是精密而脆弱的器官,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为了减少风险,镜通常采用一个名为“collamer”的一种胶原蛋白基质制成。胶原蛋白是人体内常见成分,因此镜片不易产生排斥反应。镜片置于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它特殊的形状会将光线精准聚焦到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视力。

手术完成后,可能需要数月才能完全适应,但多数人几天后就能恢复日常活动。虽然植入的镜片性质稳定,但人眼晶状体可能随时间改变。因此,仍建议做过ICL手术的患者定期接受检查。

若镜片不再符合视力需求,或患者希望取出,植入式隐形眼镜也可通过手术再次取出。这是因为这种手术不会改变角膜原有结构。当近视或者远视度数改变时,患者可考虑调整镜片,但需评估视力稳定性和多次手术的可能性。

现代隐形眼镜的制造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这种便利的光学辅具和相关应用持续发展,让数百万人获清晰视界。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还是要在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过度用眼,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多吃绿叶蔬菜,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图文简介

现代隐形眼镜的制造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这种便利的光学辅具和相关应用持续发展,让数百万人获清晰视界。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还是要在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好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