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修复科技:解锁艺术品历史密码的神奇钥匙3

热成像:寻找艺术品的“舒适家园”

在研究材料(如画布)所受的损伤时,有必要对其所在的空间进行环境评估。造成艺术品损伤的关键因素为热能和湿气,但这些因素的来源却不好找。然而,透过手持式热像仪,便能让这类有害因素无所遁形。

无论是冷还是热,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就像物体在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温度。热像仪就像一位敏锐的“倾听者”,能够监测到这些红外线。即便红外辐射无法被肉眼所见,热像仪却能将其转换成颜色,并形成热分布图,以显示温度的分布。这一资讯可协助管理人员找出画廊或仓库内的温湿度波动区域,就像为艺术品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家园”。

重建技术:雕塑修复的数字化革命

雕塑品在漫长的岁月中难免会有损伤,有些损伤甚至会改变雕塑的原貌。举例来说,于1820年出土前,著名的古希腊雕像《米洛的维纳斯》便失去了双臂,这成了艺术史上的一大遗憾。然而,随着3D扫描和打印技术的应用,艺术品修复师迎来了新的希望,他们能够在不损坏原作的情况下,进行雕塑的可视化和修复作业。

修复这类文物的流程可能既棘手又耗时,但3D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只要将不同的修复材料和技术应用在塑胶复制品上,修复师便能借此评估出最适合真品的修复方法。数字化重建工作的第一阶段为扫描原作,3D扫描仪会以激光照射真品,并接收反射的激光。配有感应器的扫描仪能搜集雕塑品的尺寸和形状数据,就像给雕塑做了一个精确的“三维模型”。接着便将该数据输入电脑辅助设计(CAD)软件中,经处理后,便能生成打印模板。一旦配置完成,就能将雕塑的数字复制模板传至打印机,一件精美的复制品便诞生了。

林肯大学的业务发展经理暨艺术品修复师麦克·普尔(Michael Poole)负责过许多专案,他曾在数个案子中运用了这套技术,像是修复一组兵马俑。他回忆道:“我们收到了三具兵马俑,而其中一具少了头。我们扫描另外两具的头后,以电脑合成一颗新头。该过程十分困难,有时实际雕出一座雕像来进行扫描,反倒还容易些。在处理古罗马的公牛雕像时,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在公牛雕像的躯干从花园出土后,普尔的团队打印出躯干的复制品,并雕刻出原本缺失的头、腿和尾部。在扫描成品后,便能打造出完整的数字图像,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原作一经扫描,就会生成一个打印用的雕塑模型。

3D打印机让艺术品修复师得以制作复制品,例如这座半身像。

打印雕像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秀”:

电脑辅助设计是整个过程的核心,透过雕塑的扫描图像,CAD软件便能建立数字三维图像,为后续的打印提供精确的蓝图。

挤出机则是打印的“执行者”,此仪器会将塑胶纤维精准地挤在加热板上,重建原本雕塑的形状,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在精心雕琢作品。

塑胶复制品是打印的成果,一旦成形,复制成品便能用来尝试不同的修复技术,最成功的方法将被用来修复原作,确保修复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打印过程则是将微小的塑胶片层层堆叠,借此逐渐打造出塑胶复制品,就像搭建一座宏伟的建筑,每一层都凝聚着科技与艺术的结晶。

修复作业的“翻车”现场: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修复案例

在艺术品修复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也不乏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翻车”现场。

胡须装错边

2014年,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中,有着3300年历史的图坦卡门黄金木乃伊面具受损,导致胡须断裂。这本是一次需要谨慎对待的修复工作,然而最初修复人员却用环氧树脂黏好胡须,但装错角度,反而损坏了下巴。这一失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好在专家团队后来已修复该面具,让这一珍贵的文物恢复了应有的尊严。

糊掉的耶稣像

2012年,在西班牙波尔哈的一座教堂中,一位业余画家试图修复这幅约有百年历史的耶稣壁画,可惜效果不彰。原本精美的壁画在他的“修复”下变得面目全非,就像一幅被毁坏的抽象画,这一事件也成为了艺术修复领域的反面教材,提醒人们艺术品修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全面漫画化

在辽宁朝阳市的云接寺中,其近300年历史的壁画因斑驳不堪而展开修复,但修缮公司竟以漫画风的壁画全面取代原作,因而引起游客批评。这一行为不仅没有保护好文物,反而对文物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让原本具有历史价值的壁画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骇人的新头像

加拿大一座圣母玛利亚和婴儿耶稣的雕像在遭到蓄意破坏后,有位艺术家以赤陶土帮耶稣雕塑了一颗新头。好在原本的头被送回,让雕像得以复原。这一事件虽然最终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但也反映出在艺术品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现代风古迹

西班牙马特雷拉城堡的复原作业采用现代风格,让人搞不清是新建还是修复。相关单位表示,该修复作业旨在“突显古代遗址”,但这种做法却引起了争议。艺术品的修复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而不是随意加入现代元素,否则就会失去修复的意义。

艺术品修复作为一门融合了科学、艺术与历史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艺术品背后的诸多奥秘,也为艺术品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元素分析器到3D打印技术,每一项创新都代表着人类对艺术品的尊重和热爱,每一次成功的修复都是对历史的致敬和对未来的承诺。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明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教授

图文简介

艺术品修复作为一门融合了科学、艺术与历史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艺术品背后的诸多奥秘,也为艺术品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