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大人物-罗伯特·劳伦斯

英年早逝的航天先驱

罗伯特·劳伦斯少校,这位英年早逝的航天先驱,其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对太空探索的执着追求。尽管他的名字在辞世后数十年里鲜为人知,但他在航天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可磨灭的。

罗伯特·劳伦斯辞世时年仅32岁,留下了妻子和年幼的儿子。

劳伦斯于1935年10月2日出生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一个贫民窟家庭。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对化学和飞行。每年圣诞节,他都会请求父母给他购买更大更全面的化学实验套装作为礼物。这份对科学的痴迷,为他日后的航天生涯埋下了种子。

在恩格尔伍德高中,劳伦斯以全班前10%的优异成绩毕业,随后在布拉德利大学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他对知识的渴望并未止步于此,1965年,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了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成为MOL(载人轨道实验室)计划中唯一拥有博士学位的宇航员。

劳伦斯是首位非裔美国宇航员,曾引起媒体广泛的关注。

劳伦斯的航天生涯始于美国空军飞行学校,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积累了超过2500小时的飞行经验。这些经历使他成为美国空军(USAF)与美国国家侦察局合作的“载人轨道实验室(Manned Orbiting Laboratory, MOL)”计划的人选之一。1967年6月,他被选进MOL计划的第三组宇航员,成为首位被美国太空计划选中的非裔美国宇航员。

MOL计划是一个高度机密的太空任务,旨在通过低地轨道上的小型太空站拍摄苏联的高解析度照片。然而,由于无人监控系统的成本过高,该计划在尚未发射任何飞行器前就被取消了。尽管如此,劳伦斯的入选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打破了种族隔离的壁垒,为后来的非裔美国宇航员铺平了道路。

MOL计划原本要使用改装的NASA双子星号太空船。

1967年12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夺去了劳伦斯年轻的生命。当时,他正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指导一名飞行员练习着陆操作,但所驾驶的F-104星战士战斗机过早地撞上了跑道。尽管两人都弹射逃脱,但劳伦斯不幸当场死亡,年仅32岁。

劳伦斯的去世引发了广泛的哀悼,但他的名字并未立即被刻在肯尼迪太空中心的“太空纪念镜”上,因为他并未达到飞离地球80.5千米(此标准存在争议,国际普遍认可的太空边界卡门线为100千米)的标准,因此不被正式认可为宇航员。然而,在经历数十年的争议后,他的功绩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1997年9月,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员携带劳伦斯的MOL计划任务徽章进入轨道,以向他致敬;同年12月,他的名字被刻在太空纪念镜上,永远铭记在航天史上。

劳伦斯与MOL计划的三名宇航员。

劳伦斯的生平虽然短暂,但他对航天事业的贡献却是深远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飞行员和科学家,更是一位勇敢的先驱者,为后来的非裔美国宇航员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科学梦想,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生平大事记

1935年:10月2日,罗伯特·劳伦斯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1952年:以全班前10%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恩格尔伍德高中。

1956年:在布拉德利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

1965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1967年6月:从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飞行学校毕业,并被选进MOL计划。

1967年12月8日: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坠机事故中不幸身亡,年仅32岁。

1997年9月: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员携带劳伦斯的MOL计划任务徽章进入轨道,向他致敬。

1997年12月:劳伦斯的名字被刻在肯尼迪太空中心的太空纪念镜上。

2017年:在劳伦斯辞世50周年之际,NASA领导人在仪式上悼念这位伟大的太空先驱。

罗伯特·劳伦斯的故事是对勇气、梦想与牺牲的颂歌。他虽未能亲眼见证自己梦想的实现,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委员

图文简介

罗伯特·劳伦斯少校,这位英年早逝的航天先驱,其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对太空探索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