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20年:看浙江物探的生态“答卷”

今年,正值“两山”理念提出20年。20年来,“两山”理念不仅深刻改变中国,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探索凝聚共识、指明路径。

近年来,浙江物探在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海上风电场绿色能源开发、城市地质调查、重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领域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物探+”技术优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矿山修复:废弃矿坑变身文化地标

坐落于良渚的杭州国家版本馆,是承担以版本收藏、保护、研究为主要任务的中华版本传世工程“一总三分”保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曾经是废弃的矿坑,此前经过多年的开采,导致山体裸露,植被稀疏,岩层风化严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东矿区边坡

西矿区东侧边坡

西矿区西侧边坡

在整个治理施工过程中,浙江物探全程负责项目工程勘察。由于选址废弃矿山,工程从一开始便要“边治理、边施工”,对场地两侧矿坑分类制定生态修复方案。浙江物探项目团队通过建立实景三维模型进行地质预测,对场地开展分区统计与评价。针对东矿区边坡治理,项目团队提出“两墙合一”的思路,在多种荷载组合工况下,确保满足支护体和结构体共同受力的要求,有序推进支护主体结构一体化施工,达到边坡稳固的预期目标。同时创新采用无损锚杆检测及绿色勘察技术手段,完整保留了西矿区的边坡风貌。

经过系统治理和施工建设,这里如今变成了集馆藏、参观、游学于一体的重要文化地标。整个项目充分借助现场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呈现江南园林独特韵味,同时又保障了地质地形安全稳固,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的完美融合。

该项目勘察成果先后被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杭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认定为2024年度省、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成果一等奖。

海上风电勘察:助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过程中,浙江物探还积极助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广泛参与海上风电工程勘察。他们克服海上气候多变、海底地形复杂等诸多困难因素,并采用绿色勘查技术,精准开展海上测量和钻探作业。

浙江物探项目团队开展海上升压站和风电机组勘察工作

以正在实施的苍南6号海上风电项目为例,项目团队在开展海上升压站和风电机组勘察工作时,创新采用绿色勘察技术,通过高精度海洋物探与地质取样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技术人员精心优化钻探作业路径,避开重要海洋生态保护区和渔业资源富集区,并建立全过程环境监测机制,有效保障了清洁能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据了解,该项目投产发电后,年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将有效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绿色动力。

近年来,浙江物探先后在广东阳西沙扒镇、广东阳江三山岛、浙江台州椒江、浙江温州平阳等地开展海上风电勘察和海上输变电工程勘察工作,持续服务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仅广东阳西沙扒镇的海上风电场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就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发展动能。

城市地质调查:物探技术守护生态底线

城市地质调查是支撑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科学开展地质调查不仅关乎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和城市安全运行,更是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浙江物探积极参与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在浙江嘉善县,浙江物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将生态保护贯穿于城市地质工作全过程。面对浙北水乡特殊的地质环境,项目团队创新运用“物探+”技术体系,通过高密度电法、微动探测等先进手段,在不破坏地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精准获取地下三维地质结构数据。针对当地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团队建立了覆盖全境的地质监测预警网络,布设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掌握地质环境变化,为城市规划建设划出生态安全红线。在祥符荡等重点区域,技术人员采用绿色勘探工艺,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湿地生态的影响,同时深入开展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为城市低碳发展寻找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通过构建“透明地下”三维可视化平台,将地质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深度融合,既保障了重大项目的安全落地,又守住了水乡生态本底,实现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海塘治理:系统修复保护滨海生态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重要实践,它突破了传统单一要素治理的局限,将各类自然生态要素视为有机整体,通过系统治理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

在瑞安市海塘安澜工程建设中,浙江物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将海岸带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制定物探方案,助力打造精品工程、绿色工程。项目团队创新采用“物探+”技术体系,通过绿色勘探手段,在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成功探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他们利用多种物探方法组合探测,精准定位了埋深达60.1米的高压天然气管道。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省内地下管线探测深度纪录,更展现了绿色勘探技术的先进性,既保障了工程安全,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工程实施后,海塘防潮标准将提升至100年一遇。在保障飞云江北岸防潮安全的同时,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显著改善沿塘环境面貌,使原本问题突出的海塘区域实现了安全性能与生态价值的双重提升,既守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恢复了滨海生态系统的健康活力,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中的创新实践。

未来,浙江物探将继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投身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城市有机更新、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物探+”技术优势,全力护航美丽中国建设。

(本文图片由浙江物探提供)

图文简介

今年,正值“两山”理念提出20年。20年来,“两山”理念不仅深刻改变中国,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探索凝聚共识、指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