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20年后必成尿毒症?
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和绝对,存在误导。
慢性肾病(CKD)是否发展为尿毒症(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肾移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倒计时”,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每个人的病程进展速度差异巨大。
一项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临床杂志的研究通过对3682名CKD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患者在早期阶段的病程相对较长,中后期则进展加快。具体而言:
CKD 3a期(eGFR 45–60 ml/min/1.73 m²),中位病程为7.9年;
进入CKD 3b期(eGFR 30–45)后为5年;
CKD 4期(eGFR 15–30)约4.2年;
CKD 5期(eGFR<15)则仅有0.8年。
换算下来,一个CKD 3a期的患者,即使疾病持续进展,发展到尿毒症也可能需要18年左右。若能在早期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等高风险因素,整个进展过程会进一步延长,甚至终生无需透析。
比如将蛋白尿控制在<1g/g(克蛋白/克肌酐)的CKD 3a期患者,会比蛋白尿>1g/g的患者平均多活8.2年,也就是在延缓肾病的进展,推迟开始透析的时间。
如果是1-2期就被诊断的肾病患者,整个病程将会进一步延长。因此,“肾病20年后必然发展为尿毒症”不仅缺乏科学依据,也会加重患者不必要的焦虑。肾病的结局不是注定的,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通过科学管理和规律随访,完全可以实现“带病长寿”。
参考资料:
[1]Ku E, Johansen KL, McCulloch CE. Time-Centered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Risk Factors for the Progression of CKD.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8;13(5):693-701.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薛明伟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