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结石之痛”:科学应对输尿管结石

作者:曾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审核:党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副主任医师

输尿管结石是由肾结石进入输尿管导致的结石病,或者输尿管梗阻导致的原发性结石病。临床常有腰痛、血尿和梗阻以上部位积水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疾病,除必要的医疗干预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输尿管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输尿管结石是指矿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和盐在输尿管内沉积形成的坚硬物质,它通常来源于肾脏(肾结石)。当这些结石进入输尿管后,由于管道狭窄,易致梗阻、引发剧烈疼痛,并可能引起感染和肾功能损伤。

输尿管结石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饮食习惯:高蛋白、高盐、低纤维及高草酸食物摄入过多,易导致尿液中矿物质浓度过高;

2.水分摄入不足:饮水不足使尿液浓缩,促进结晶形成;

3.代谢异常:如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易诱发结石;

4.遗传和环境因素:家族中有结石病史的人群风险增高;炎热气候导致体液丢失过多等环境因素也与结石形成密切相关。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输尿管结石形成后会出现什么不适症状?

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

1.疼痛:最典型的症状是阵发性、剧烈的腰部或下腹部绞痛,疼痛常放射至腹股沟或睾丸/大阴唇;

2.血尿:由于结石摩擦损伤尿路黏膜,患者常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

3.尿路刺激征:如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

4.发热、寒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并发症;

5.恶心、呕吐:剧烈疼痛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输尿管结石的常见检查方法

1.尿液检测: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细菌,反映尿路损伤或感染情况;

2.血液检查:依据临床需要检测肾功能、电解质及炎症指标;

3.超声检查: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能初步判断结石位置及大小(对输尿管中段结石显示效果可能受限);

4.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金标准”。

5.X射线检查: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对于部分含有能在X线影像上清晰显示出来的放射性成分(如钙盐等)的结石,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依据。

疼痛管理措施

1.药物治疗(主要手段)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可缓解疼痛并减轻输尿管水肿和痉挛;

(2)解痉药:如山莨菪碱、黄体酮等,有助于放松输尿管平滑肌,减轻痉挛性疼痛;

(3)镇痛药:对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哌替啶),需密切监测呼吸及循环状况。

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及疼痛程度,及时反馈医生调整方案。

2. 非药物疼痛干预

(1)热敷:将温度适宜的热水袋或热敷垫置于疼痛区域,可缓解肌肉痉挛。需注意防止烫伤;

(2)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可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疼痛感受;

(3)音乐疗法:播放舒缓音乐,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4)环境改善: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利于患者休息,减轻焦虑。

3. 心理支持与疏导

(1)耐心解释病情与治疗方案,增进患者理解;

(2)及时提供情绪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疑虑并给予安慰;

(3)鼓励家属陪伴,提供精神支持,缓解患者孤独与恐慌感。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促进结石排出的方法

1. 增加水分摄入

增加尿量是促进小结石排出的基础方法。建议患者:

(1)在医生指导下,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 500~3 000毫升,以稀释尿液;

(2)均匀分配饮水时间,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引起不适;

(3)选择清洁的饮用水。

充足饮水可增加尿流冲刷力,促进结石排出。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 运动与体位指导

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结石移动:

(1)行走、跳跃:轻度活动可能有助于小结石下行排出;

(2)体位调整:在医生指导下尝试特定体位(如健侧卧位),可能利于结石移位。

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损伤。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

3. 药物促进排石

部分药物可辅助排石: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下段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

确保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密切监测血压等变化,观察排石效果及不良反应。

物理治疗辅助

(1)低强度冲击波治疗:一种非侵入性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适用于体积较小或位置较浅的结石;

(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利用超声波能量打碎结石,使得小碎片能够随尿液排出,减少对输尿管的机械刺激。

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疼痛程度、血尿情况及潜在并发症。

特殊人群的护理要点

1. 老年患者护理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常合并慢性病,护理需注意:

(1)谨慎调整药物剂量,防止药物蓄积;

(2)加强液体管理,平衡出入量,防止脱水或水负荷过重;

(3)关注认知功能,加强与家属沟通协作。

2. 妊娠期妇女护理

护理和治疗须格外谨慎,优先保障母婴安全:

(1)尽量减少放射线检查,首选超声;

(2)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

(3)密切监测宫缩及胎儿情况,防范早产风险。

3. 儿童患者护理

考虑其生理心理特点:

(1)用易懂语言解释疾病,减轻恐惧;

(2)指导家长掌握护理要点;

(3)保证充足水分和营养,支持生长发育。

结语

输尿管结石虽可引起剧烈疼痛,但多数体积较小的结石有望自行排出。护理的关键在于有效缓解疼痛、保证充分饮水、适度活动及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复发需长期坚持健康习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希望本文能帮助患者科学应对输尿管结石,早日恢复健康!

图文简介

输尿管结石是由肾结石进入输尿管导致的结石病,或者输尿管梗阻导致的原发性结石病。临床常有腰痛、血尿和梗阻以上部位积水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