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剧痛别硬扛!黄金120分钟:抓住心肌梗死救命时间窗

作者:徐测梁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马骏麒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死率非常高的心血管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突然,而且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因此很多患者往往会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就因疾病失去生命。

通常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20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在黄金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急救,可以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更多的机会。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对心肌进行供血的冠状动脉被堵塞,导致心肌由于缺乏血液的灌注而发生了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并逐渐坏死影响心脏功能的急性病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45岁以下人群发生的概率逐年升高,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则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此外,一些其他的心脏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甚至吸烟、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因素以及天气的骤然变化等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这导致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往往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防不胜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黄金120分钟,正确识别很关键!

当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抓住患者发病后的“黄金120分钟”进行急救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的心肌细胞缺血,而心肌细胞缺血超过一段时间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换句话说就是发病之后救治越晚,患者生还或康复的可能性越小!此外,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硬化,增加治疗难度。而在实际救治当中,因家属对患者病情判断的延误等原因,一部分患者难以快速得到救治。

为了让患者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急救,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患者发病的时候及时判断病情。

那么,你知道要怎样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吗?与其他疾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在发作时产生的往往是一些非典型症状,比如患者突然出现大量的冷汗、感到呼吸困难、发生恶心呕吐、突然感到异常疲惫以及头晕或昏倒等,这些症状表现往往在一些其他疾病的发作过程当中也会突然出现。但是,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后,患者还会出现典型的胸前区的迫感、沉重感或疼痛,这种疼痛既可以间歇性出现,也可能在发作后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此外,疼痛感有可能向周围扩散,导致患者的颈部、肩部、下颌、背后、手臂甚至腹部都出现一定的疼痛!正确识别心肌梗死患者的这些症状,及时送医,抓住“黄金120分钟”,让患者尽快远离心肌梗死的威胁!

——急性心肌梗死识别后,如何正确施救?

1.拨打急救电话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施救人员首先要做的是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专业的医护人员。在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时候,施救人员需要保持冷静的状态,将患者的症状、所处的位置等信息都清晰准确地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提前准备抢救设备,尽快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正确使用药物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及时使用正确的药物也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在此过程当中,一方面,施救人员需要及时在患者的身上查找是否带有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功效,及时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改善心肌的血流供应,如果患者身上没有硝酸甘油则需要尽快前往附近的药店购买;另外,施救人员还需要及时寻找并让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与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3.调整患者体位

为了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施救人员还应当及时调整患者的姿势,让患者保持身体自然平躺的状态。如果患者领口的衣物较紧,应及时解开,一方面改善肺部通气,另一方面还能够减慢血液向心脏回流的速度,进而减轻心脏负荷。

4.心肺复苏急救

除了上文提及的急救措施之外,施救人员还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通过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的方式来为患者补充氧气,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的恢复,避免患者在短时间内因缺血缺氧而死亡。但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在老年人群当中更为常见,而施救人员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否则可能导致患者的胸骨发生骨折!

面对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紧急重症,“黄金120分钟”之内正确急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犹如生死较量中的第一道防线,每一步行动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每一项举措都在竭力拯救生命。只有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与急救方法,我们才能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摆脱急性心肌梗死的困扰。

图文简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致死率非常高的心血管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突然,而且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因此很多患者往往会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就因疾病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