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加热食物有害?那些被我们误解的生活常识

现代生活中,我们被各种“常识”包围,从小听到大的生活经验仿佛已成为不可置疑的真理。

然而科学的发展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许多被奉为圭臬的常识其实是错误的。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些误解的面纱,看看真相究竟如何。

微波炉加热食物会破坏营养?

其实它是最能保留营养的烹饪方式之一

许多人担心微波炉产生的辐射会使食物产生有害物质,甚至认为微波加热会大量破坏食物营养。事实恰恰相反。


图源:Pixabay

研究表明,由于微波加热时间短,不需要大量水作为介质,它实际上能够保留更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相比传统煮沸方式会导致40%~80%的水溶性维生素流失到水中,微波加热仅造成约10%~30%的损失。

微波炉使用的是非电离辐射,这种辐射能量不足以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只会使水分子振动产生热量。只要使用合格的微波炉容器,微波加热是完全安全的。

自来水中的氯气对人体有害?

它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图源:Pixabay

我们对自来水中的氯气味常常感到不适,甚至担心长期饮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氯气消毒是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在氯气消毒普及前,霍乱、伤寒等水源性疾病频繁爆发。1908年,芝加哥成为全球第一个对自来水进行氯气消毒的城市,随后这些水媒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

现代自来水中的氯含量经过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通常为0.2~1mg/L),远低于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浓度。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氯消毒带来的健康风险远小于不消毒可能导致的水媒疾病风险。

冰箱不能杀死细菌

它只是让它们“休眠”


图源:Pixabay

许多人认为把食物放进冰箱就能“杀菌”,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事实上,大多数食源性病原菌在冰箱温度(4°C左右)下只是减缓了繁殖速度,并没有被杀死。

李斯特菌等某些细菌甚至在冰箱温度下仍能缓慢生长。这就是为什么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仍然会有保质期,长时间存放也会变质。

正确的做法是:熟食不要放在冰箱超过3-4天;生肉和禽类最好在1-2天内烹饪或冷冻;定期清洁冰箱,防止细菌交叉污染。

喝热水不是万能的养生法

可能增加食道癌风险


图源:Pixabay

中国传统养生观念中,喝热水被视为有益健康的行为。然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指出,经常饮用65°C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食道癌风险。

我们的食道内膜对高温相当敏感,长期反复烫伤会导致炎症,进而可能发展为癌症。伊朗、土耳其和中国等有饮用热茶传统的国家,食道癌发病率明显较高。

理想饮水温度是50°C以下,这个温度既不会烫伤口腔和食道,也能带来温暖舒适感。

流鼻血时抬头反而更危险


图源:Pixabay

老一辈常教导我们流鼻血时要抬头,殊不知这个动作实际上可能让血液倒流至咽喉,进而被误吸入气管或肺部,增加窒息或肺炎的风险。

正确做法是:保持头部正直或稍微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柔软部位(不是鼻梁硬骨处),持续压迫5-10分钟。大多数鼻出血源于鼻中隔前下方的血管丛,正确压迫通常能有效止血。


供稿单位:重庆市江北区纽思达课外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作者:崔潘露

审核专家:颜思源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简介

现代生活中,我们被各种“常识”包围,从小听到大的生活经验仿佛已成为不可置疑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