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影片真真假假2

星际穿越

爱是一切的解答。至少在2014年上映的电影《星际穿越》中,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是希望我们如此相信。这部电影看起来是很棒,但片里的所有元素都正确无误吗?

首先是片中的关键:黑洞。报导指出,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Kip Thorne,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协助电影团队模拟了黑洞场景,甚至还发表几篇论文。片中黑洞和周围光线扭曲的状况与我们所知的相当吻合。至于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事?人类是否能在潮汐力拉扯状态下──即「意大利面化」──存活?目前仍存有许多争论。环绕黑洞运行的行星似乎有其可能,但是否宜居,还有待厘清。

至于星际旅行,片中对于虫洞的呈现虽是基于理论,但仍不脱想像。而宇宙飞船看似大致没问题,除了离开地球时得用上火箭,在逃离「黑洞行星」时却毋须使用。

《星际穿越》对巨人黑洞(Gargantua)的描述颇符合科学根据,因此获得一致好评。

世界末日

该从哪说起好呢?在1998年上映的《世界末日》中,出现的错误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部长150分钟的电影里约有168个谬误,其中最夸张的就是:竟然没人观测到大小与德州相仿的小行星正冲向地球。且片中尝试以核武器炸毁小行星,但这根本就没用。反倒试着改变其轨道还比较恰当。即使真的把小行星炸毁,其碎片也不会跑到别处,反而会大量地冲向地球,造成无法预测的后果。此外,前往小行星的方法也很糟糕──航空飞机像是飞机般地四处飞行。因此,若从科学的角度来评分,本片可能会是大大的零分!

虽然不甚符合科学根据,但《世界末日》的票房收入仍高达 5 亿 5300 万美元

布鲁斯.威利(BruceWillis)是个很像样的动作片英雄,但他可能得稍微恶补一下科学了

太阳浩劫

2007年上映的电影《太阳浩劫》有着看似荒谬的前提:太阳正濒临死亡,除非能重新将其点燃,否则地球上的生命注定灭绝。即便如此,上述情节仍是有其理论根据,本片的科学顾问布莱恩.考克斯( Brian Cox )博士在当时还不太为人所知,在其假设中,有种名为「Q球」的粒子会阻止太阳核心的核融合反应。虽有点牵强,但仍有极低的可能性。较没可能的是片中计划将巨型核弹送进太阳内部,以重启核心,让太阳再度运作。但核弹在抵达太阳前就会融化,即便可行,也无法单以一枚核弹重启体积如此巨大的太阳。此外,该任务利用远端遥控就可完成,毋须亲自出马。

在丹尼.鲍伊(Danny Boyle)执导的《太阳浩劫》中,太阳熄灭的危机迫在眉睫

异星智慧

在2017年上映的《异星智慧》中,来自火星的神秘生物对ISS造成严重威胁,而电影中的英雄就得力挽狂澜。片中所描述的火星采样返回计划在科学上还算正确,NASA亦考虑在不久的将来进行类似任务,但样本可能会被直接带回地球,而非ISS。此外,本片的最大错误之一是NASA试图把ISS推入深太空。我们确实会利用与ISS对接的宇宙飞船来推动空间站,但仍无法把ISS推至如此遥远之处,且最后可能也无法重返地球大气。

在丹尼尔.伊斯皮诺萨(Daniel Espinosa)执导的惊悚片《异星智慧》中,杰克.葛伦霍(Jake Gyllenhaal)和其他航天员试图对抗来自外星生物的致命威胁。

星际争霸战 vs 星际大战

《星际争霸战》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各式的尖端科技,如「传送器」和「曲速引擎」。前者让我们能快速抵达行星表面,但就目前的科技来说,这种传送物质的方法看似难以达成。至于曲速引擎这种超光速移动装置目前也仍是概念而已,许多人甚至认为此技术永远都无法实现。不过,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剧中出现的手持式全功能医疗设备「三度仪」( tricorder )──可用来快速诊断某些病症的装置。

至于《星际大战 》,我们短期内虽无法开发出亮剑或使用原力,但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的长足进展,或许很快就能像片中那般拥有机器人伙伴。本片的另一项预测也极符合科学根据,也就是在太阳系外发现宜居星球。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韩文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 上海市天文学会理事

图文简介

《星际穿越》黑洞描绘极为科学,但情节存争议;《世界末日》则充满大量科学谬误。《太阳浩劫》前提牵强,《异星智慧》细节有误。科幻片如《星际大战》的科技多为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