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如何科学选购果树新品种--从品种评估到建园实践

果树新品种的选择是果农实现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品种”宣传,如何科学筛选出真正适合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优良新品种?接下来,我将从品种来源、性状评估、自身条件匹配及苗木购买等四个方面,为果农提供系统化的决策参考。

一、选择正规渠道:聚焦科研机构选育的授权新品种

1.果树新品种分为审定品种与保护授权品种两个类型

品种审定是指由省级或国家农林主管部门根据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组织专家,对培育的新品种进行评审,从而确定其生产价值及适宜推广的范围。

品种保护授权是指通过农业农村部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审核,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果农在选择新品种时,建议优先选择同时具备新品种权证书和通过审定的品种。

深度了解品种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

品种生长物候期与栽培区域匹配度评估

详细了解所选品种的萌芽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成熟期以及落叶期和休眠期,结合本地气候条件评估种植风险。本地气候条件重点考虑无霜期、年积温、日照时长、降雨量、极端气温等因素,这些数据都可以在当地气象部门查询。

果实商品性

主要包含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及耐贮性三方面。

外观品质:主要是指果实的大小、果型以及色泽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果型端正、外观漂亮、色泽鲜艳的果品更容易吸引消费者。

内在品质:主要是指果品的口感、风味、营养价值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果品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例如,口感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果品更受消费者欢迎。

耐贮性:主要是指果品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保持品质的能力。耐贮性强的果品可以延长货架期,减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配套栽培技术

重点了解所选品种的栽培模式、授粉树配置、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等技术。

三、自身条件评估:避免”水土不服”

建园条件适配性

建园时,优先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地块,尽量避免在低洼易发生霜冻危害的地方建园。

技术与管理能力

建议新手先从适应性强的品种入手,逐步积累经验后再引种高投入品种。

四、苗木购买规范:合同与凭证双保险

签订严谨的合同

合同中除数量、单价、金额、付款方式、交货地点等常规内容外,还必须特别明确以下三方面:

一是明确品种名称,避免使用”梨””苹果”等通用名混淆;

二是明确苗木质量:重点明确苗木品种纯度和苗木的规格 ;

三是明确违约责任:重点应当明确当苗木品种不符或者苗木纯度不达标时的赔偿标准。

2.留存关键证据

要保留银行转账记录或收款收据,并注明”购买苗木的品种及数量”。

苗木出省异地栽植时要注意索要苗木检疫证明。

特别提示:在采购果树苗木时,一定要警惕”低价促销”的苗木,有必要实地考察苗圃,随机抽检根系(健康根系应有侧根和毛细根、用指甲刮开根系表皮后呈白色)。

科学选购果树新品种需要理性分析品种优势与自身条件的匹配程度。建议果农结合专家建议,通过实地考察后,再规模化发展。请大家记住:没有“完美的”品种,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本文作者:杨海波 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创作团队:中国林学会·自然引力·科学内容工作室

审核专家:聂国伟 研究员 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联合出品:中国林学会

支持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图文简介

果树新品种选择对果农提质增效至关重要,但市场宣传繁杂易致选择困境。强调无 “完美品种”,需小面积试种、咨询专业人士并关注市场动态。(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