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未经发酵作肥料,当心烧苗又毁田

近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某村有村民反映,该村村委会办公楼对面的一处空地被人倾倒了大量新鲜鸡粪,产生强烈刺鼻气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雨水与污水混合后流入周边的基本农田,对农田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经益阳市生态环境局资阳分局调查核实,该村村委会大楼对面道路旁确实存在违规倾倒鸡粪的行为。现场勘查显示,鸡粪覆盖面积约7平方米,鸡粪未经过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露天堆放,气味刺鼻,并招致大量蚊蝇滋生。据倾倒鸡粪的当事人称,此举是只为了制作种植蔬菜的肥料。目前,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当事人已对倾倒的鸡粪进行了规范的翻耕还田处理,现场环境恢复整洁。

针对鸡粪直接还田的问题,省农科院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鲁耀雄指出,未经处理的新鲜鸡粪直接还田可能带来多重危害:一是导致烧苗烧根现象,新鲜鸡粪在土壤中二次发酵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土壤温度升高,损伤作物根系;二是可能传播病虫害,鸡粪中携带的大肠杆菌、线虫卵等病原体易通过土壤扩散;三是造成土壤环境恶化,鸡粪含高量氯化钠盐和强酸性物质,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盐渍化、酸化,破坏微生物平衡;四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鸡粪中的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剂残留若未降解,可能通过作物进入人体,增加健康风险。

鲁耀雄强调,国家已明令禁止鸡粪直接还田,须通过堆肥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杀灭病原体、分解有害物质后再使用。他还特别指出,对于一些对氯离子敏感的农作物,如烟草、果树、薯类、瓜类等,应尽量避免使用鸡粪制成的肥料,因为鸡粪中含有大量氯元素,可能对这些作物造成伤害。

要将鸡粪转化为安全可用的有机肥,需经过系统的堆肥发酵过程。首先应将鸡粪与秸秆、锯末等辅料混合,调节至适宜的湿度和碳氮比,为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再通过建堆和定期翻堆,保证发酵堆体的通气性,避免产生臭味。在发酵过程中,堆体温度需维持在55~65℃并持续一段时间,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和虫卵。当物料转变为深褐色且不再散发臭味时,表明发酵完成,整个过程通常需要1个月以上。

图文简介

雨水与污水混合后流入周边的基本农田,对农田环境造成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