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药很伤肝,能少吃就少吃,可以靠自身免疫力硬抗?

这种说法毫无科学道理。

抗结核药物的确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被担心的就是肝损伤。2024 年的一项范围综述纳入了108项研究[1],结果显示81%的研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与漏服药物增加相关,其中54%的研究将不良反应列为患者漏服药物的首要原因。这说明副作用确实会影响治疗依从性,但同时也提示临床管理和支持的重要性,而不是停药。

如果患者因为担心伤肝而自行停药,后果远比副作用严重:经治疗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0年病死率在53%–86%之间,平均约为70%;即便是痰涂片阴性但培养阳性的患者,10年病死率也接近20%。[2]

相比之下,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在过去 20 年已挽救了全球7400万生命。[1]

换句话说,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通过监测、调整方案和对症处理来控制的。而放弃治疗则可能导致疾病迁延、复发甚至死亡,还会增加耐药结核的风险。自身免疫力并不能单独清除结核杆菌,这也是为什么在化疗药物出现之前,结核一直是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

因此,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需要关注,但绝不是“能少吃就少吃”的理由。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全程用药,及时监测和处理不良反应。这样既能保护肝脏安全,也能最大程度保障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1]Dixon EG, Rasool S, Otaalo B, et al. No action is without its sideeffect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missed doses of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ascoping review. Br J Clin Pharmacol. 2024;90(1):313-320.

[2]Tiemersma EW, van der Werf MJ, Borgdorff MW,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tuberculosis: duration and fatality of untre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HIVnegativ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PLoS One. 2011;6(4):e17601.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李柏村 研究员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图文简介

如果患者因为担心伤肝而自行停药,后果远比副作用严重:经治疗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0年病死率在53%–86%之间,平均约为70%;即便是痰涂片阴性但培养阳性的患者,10年病死率也接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