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耳机和甲状腺结节——科学到底怎么说?

你们是不是几乎人手一个蓝牙耳机?走路戴、学习戴,甚至睡觉都戴?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有意思的科学研究:蓝牙耳机和甲状腺结节有没有关系?最近有一篇来自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用问卷+ 机器学习方法,探讨了长期使用蓝牙耳机是否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关。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就在我们脖子前面,像一只小蝴蝶。“结节”就是里面长了小疙瘩。大多数是良性的,但有些需要医生关注。在中国,做体检的成年人里,大概有一半人能查出结节(是不是觉得挺常见的?)。

研究是怎么做的?

科学家们发了一个问卷,问了600多个人:

你平时用不用蓝牙耳机?

每天大概用多久?

你有没有查出甲状腺结节?

然后,他们用了一个“超级大脑”——机器学习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结果发现:

“年龄”和“每天戴耳机时间”是与结节关系最强的两个因素。再往后,佩戴方式(比如入耳式)也有点影响。

一个可能机制:蓝牙耳机发出的非电离辐射——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手机、无线设备发出的那类电磁波——长期、小剂量累积可能产生生物学影响(比如氧化应激、激素改变等),从而间接影响甲状腺健康。


关联≠因果

重点来了!

科学家说的是“有关联”,而不是“蓝牙耳机导致结节”。

打个比方:

夏天吃冰淇淋的人多,溺水的人也多。

这是不是说明冰淇淋会“害人”?

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夏天天气热,大家都去游泳了。

这就是混淆因素。蓝牙耳机和结节的关系,也可能存在这样的“第三个原因”。


我们该怎么办?

不用恐慌,科学证据还不够。但有几个好习惯值得提倡:

不要长时间连续佩戴:每戴1小时左右休息一下,给颈部和耳朵“透气”。

轮换佩戴方式:在能接受的情况下,偶尔用扬声器或切换到有线耳机(有线耳机不发射无线电波)。

不要把发射器贴在颈部或胸口:尽量避免把带发射的设备长时间靠近喉部和甲状腺区域。

注意早期症状:如果发现颈前部有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不明原因的甲状腺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甲状腺家族史的人,按医生建议做甲状腺超声或抽血检查。

这些建议既简单又安全,并不会影响你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

科学思维:听到新闻时,不要立刻相信“蓝牙耳机致癌”这种标题党,要问:研究怎么做的?证据够吗?

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63653-0


供稿单位:重庆市无线电科普体验中心

审核专家:张启义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简介

你们是不是几乎人手一个蓝牙耳机?走路戴、学习戴,甚至睡觉都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