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大出血的“隐形急救”:当微创导管成为生命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熟知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然而,当危险源于我们体内——如脏器破裂、肿瘤出血或产后大出血时,传统的按压和外敷止血往往无能为力,传统手术又耗时过长。但是,现代医学给出了解决方案——“介入止血”技术,可以迅速诊断出血部位并实施精准栓塞治疗,达到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介入止血”这项技术。

一、 场景引入

想象一个场景: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后,伤者外表看似无恙,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意识逐渐模糊。急救医生判断:体内大出血!血液正从破裂的肝、脾等脏器悄然涌入腹腔,生命随着血压的下降而流逝。

再想象一位多年的肺癌患者,突然一次剧烈的咳嗽后,开始大口咯血,鲜血染红了衣襟。血液堵塞气道,出现窒息与失血性休克的双重危机。

这些,都是体内大出血的典型场景。它们进展迅速,常规手段难以应对,但是,介入止血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微创止血手段,可以及时封堵血管,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 什么是介入止血?

介入止血又称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是一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下,将导管插入出血血管内,对出血部位注入栓塞物质,进行精准封堵的止血方法。

1.建立穿刺点:医生一般选择在患者股动脉处,用特定的穿刺针建立穿刺点,然后置入血管鞘,作为导管的出入口。

2.锁定目标:医生会通过穿刺点将一根极细的“导管”送入血管,进行血管造影,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性质。

3.封堵破口:根据血管造影的结果,医生确定出血点,通过导管,注入特制的“栓塞剂”(如弹簧钢圈、明胶海绵等),这些材料能像“快速凝固的水泥”一样,瞬间封堵血管,达到止血目的。

4.结束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后,医师会拔出导管,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即可。

三、 与传统止血方式——外科手术有哪些区别

那么,这种“隐形”的介入止血手术,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看创伤大小:介入止血是微创手术,仅需在体表留下一个针眼;而传统外科手术则创伤更大,需要留下一个长长的切口。

看手术方法:介入止血手术是将一根极细的“导管”送入血管,顺着血管内部,利用DSA屏幕实时影像导航寻找出血点;而传统外科手术则必须“破墙而入”,直接打开腹腔或胸腔,通过肉眼观察找到出血点。

看麻醉方式:介入止血手术只需局部麻醉,患者通常意识是清醒的;而传统外科手术则需要全身麻醉,在睡眠中完成手术。

看恢复时间:介入止血术后患者恢复更快,通常第二天就能下床;而传统外科手术后,往往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来恢复元气。

看适用情况:介入止血手术针对性强,适用于血管性出血;而传统外科手术则适用范围更广,可处理各种复杂损伤。

简单来说,如果把我们的血管比作复杂隐蔽的“水管网络”,那么大出血就是某处水管发生了“爆裂”,外科手术好比是“砸开墙”找到破口再进行修补,而介入止血则更像是“潜入水管”,进行内部维修,用神奇的小工具,精准地“堵住漏水的地方”。

四、 介入止血有哪些优势?

1、 微创性:介入止血只需要在患者体表留下一个小小的针眼,也不需要全身麻醉,相较于开腹等医疗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2、 精准介入止血全程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能够通过血管造影,即时显示出血点,因此更加精准。

3、 高效性:止血迅速,部分病例在栓塞完成后即刻止血。

4、 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适应于高龄、凝血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五、 哪些情况需要介入止血?

介入止血的应用范围极广,主要包括:

1. 创伤或肿瘤导致的器官破裂出血:部分肝癌、肾癌等肿瘤自发破裂出血,或是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及骨盆在受到外力打击时发生挫、裂伤或出血时,通过介入止血可有效降低外科手术的概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2. 咯血与呕血: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引起的大咯血;胃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呕血。

3. 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并发症,但通过导管快速找到出血动脉并进行封堵,疗效确切,还可以避免子宫切除对患者身体、心理的双重影响。

4. 肿瘤和产预防性止血:如果患者的肿瘤血供丰富,实施切除手术前可先进行介入止血,降低大出血的发生风险。如果产妇的大出血风险很高,可提前临时性封堵可能发生大出血的动脉,以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

六、 介入止血术后的注意要点

1、 术后严格制动:手术结束后,需要保持平卧,穿刺侧的肢体伸直不动、避免弯曲,持续6~8小时,并且24小时内尽量卧床休息,以防穿刺点出血或形成血肿。在此期间,应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排便,以免增加腹压,导致穿刺口出血。

2、 护理穿刺部位:术后应密切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或皮下血肿。还要注意感受穿刺侧脚背的动脉搏动(足背动脉)是否有力、是否存在减弱或消失;观察该侧脚部皮肤颜色是否苍白、温度是否偏凉,以及有无疼痛或麻木感。

3、 合理饮食:术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瘦肉粥、鱼汤、鸡蛋羹等。还要记得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4、 科学用药:请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镇痛药等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

体内大出血,生死一线间。介入止血治疗,是一场在血管内进行的“隐形战争”,是现代医学给出的高效答案。了解它,能让我们在危机面前多一份冷静与智慧,一起跑赢生命的接力赛。

图文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熟知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然而,当危险源于我们体内——如脏器破裂、肿瘤出血或产后大出血时,传统的按压和外敷止血往往无能为力,传统手术又耗时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