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副教授塔娜。
大模型时代,如何更好地与AI沟通?
在大模型时代,与AI高效沟通的关键在于理解其工作原理并掌握交互技巧。大模型(如GPT、文心一言)本质是“统计概率生成器”,跟大模型交流的时候,需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问题核心:避免模糊提问。例如,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为“有哪些工具可以自动化处理Excel报表?”,能获得更具体的答案。
2.提供背景信息:帮助AI理解上下文。如“我是一名教师,需要设计一堂关于气候变化的初中课程,请提供互动环节建议”。
3.指定AI的角色:帮助AI明确任务的出发点。如,你是一个小学生,请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或者你是一个中学生,请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4.分步引导:复杂问题拆解为多轮对话。例如先问“如何写一篇科幻小说?”,再细化“请为小说设计一个未来城市的设定”。
5.积极表达需求:用肯定指令替代否定限制。例如,不说“不要写得太学术”,而说“请用通俗语言解释量子力学”。
研究表明,结合案例的提问方式(如“举例说明如何用Python分析销售数据”)能显著提升AI回答质量。此外,多轮对话比一次性复杂指令更有效,如同与人类协作时的“迭代反馈”。
什么是提示词
提示词是用户输入给AI的指令或问题。
1.技术原理:大模型底层技术是基于转换器来进行实现的,拿到指令之后会进行预处理,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分析提示词的语义关联。例如,输入“写一首七言诗”会触发模型调用古诗词训练数据。
写提示词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完全用自然语言,更好的一种方式是把提示词进行结构化的构造。
2.组成结构:
•角色设定(Role):如“你是一位资深营养师”,可聚焦专业领域。
•背景信息(Context):如“面向5岁儿童解释”,调整输出难度。
•任务指令(Task):明确要求,如“生成一份包含3个步骤的指南”。
3.多模态扩展:如DALL·E 3支持“用梵高风格画星空”,结合图像与文本提示。
提示词的设计直接影响AI输出的相关性和创造性。例如,简单提示“写故事”可能生成流水账,而“写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悬疑短篇,主角是女科学家”则能激发更丰富的创作
怎样写好的提示词
优秀提示词需满足清晰、具体、结构化原则,常用框架包括:
CAST框架:
Criteria(约束):如“不超过300字”。
Audience(受众):如“面向高中生”。
Specifications(细节):如“包含数据来源”。
Testing(测试反馈):根据结果优化提示。
CLEAR框架:
Concise(简洁):避免冗余。
Logical(逻辑性):分步骤提问。
Explicit(明确):如“列出5条建议”,“以自然段落方式写作,而非列要点”。
Adaptive(灵活):允许调整风格。
案例介绍:好用的工具
推荐大家进行多个模型的组合使用,比如ChatGPT(OpenAI):针对很长的提示词,擅长多轮对话与创意生成,支持插件扩展(如联网搜索、代码执行),拆解任务,生成比较好的解答;DeepSeek,可以把问题拆解成更细化的任务,一个一个送给它会更好;kimi,可以比较好的去分析你提供的素材,但是从创作性的角度讲,不是kimi的优势;豆包可以提供类人际交互的功能。这是我们文本的生成,多模态的内容生成,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是Sora,一个文生视频的模型,我们在网上看到了Sora生成的比较成熟的视频。我们自己来生成图像、生成视频其实也可以去调用一些这样的工具,帮我们做一些文生图的实验。总体上的建议是,我们可以多试几个工具,来探索到这些工具的长处。当我们做了尽可能多的探索之后,就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这一批模型,更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生产处更有创造力的作品。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人民日报
审核:贾宁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教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