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飞,无线电波在“听诊”?揭秘天空的“心电图”专家!

当你坐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候机时,也许正望着跑道上起降的飞机,却很少想到:飞机能否安全顺利地飞行,背后还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默默守护。它,就是无线电监测系统。

为什么机场需要“电磁守护”?

飞机的起飞、降落和航行,离不开无线电导航、通信和雷达。

塔台通过无线电与飞行员通话;

导航台站用电磁波为飞机指明方向;

雷达用无线电波扫描天空,监控航班运行。

一旦这些信号受到干扰,就好比在雾里开车,危险骤增。比如手机基站信号泄漏、黑飞无人机遥控信号,甚至小小的“黑广播”设备,都可能在关键时刻干扰飞机与地面的通信。

这时,无线电监测就像机场的“千里眼”,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迅速发现并定位干扰源。


无线电监测怎么做到“火眼金睛”?

无线电监测就像“听波专家”,它能:

实时监听:全天候扫描机场上空和周边,捕捉异常电磁信号。

精准定位:利用多点监测和数学算法,像“电磁GPS”一样锁定干扰源。

快速处置:一旦发现异常,监测部门会第一时间出动,消除干扰,保障航班安全。

打个比方:机场的无线电监测就像医生给天空做“心电图”,一旦发现心跳不对劲,就能立刻找到病灶,避免危险。


重庆为什么特别需要无线电监测??

重庆是山地城市,机场周边的电磁环境比平原更复杂,信号容易反射、叠加。加上重庆正大力发展“416+33618”战略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需要稳定的无线通信环境。

汽车与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车路协同都依赖无线电。

低空经济:未来更多无人机、空中出租车上天,更需要清朗的电磁空间。

因此,守护机场电磁安全,不只是保证航班准点和乘客安全,更是为重庆智慧交通、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千里眼”守护的未来

未来,重庆的无线电监测系统将更智能:

借助人工智能,让干扰源“无处遁形”;

联动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市电磁环境“一张图”;

支撑低空经济、智慧城市,为“416+33618”产业插上更稳健的“无线翅膀”。

下次当你乘坐的飞机在重庆机场起飞时,可以安心地想一想:在蓝天背后,有一双“千里眼”正在默默守护,让无线电的世界清朗,让飞行更安全。


供稿单位:重庆市无线电科普体验中心

审核专家:张启义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简介

当你坐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候机时,也许正望着跑道上起降的飞机,却很少想到:飞机能否安全顺利地飞行,背后还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默默守护。它,就是无线电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