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正印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主任技师
审核:贾 维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
陆 群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技师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根据《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接下来,我们将全面、深入地了解脑血管病这一大脑健康的“隐形杀手”。
一、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三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则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则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或静脉窦回流受阻的一组血管疾病。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引发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2.高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引发脑血管病。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4.吸烟: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概率。
5.肥胖: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更容易发生脑血管病。
6.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导致脑部血管栓塞。
7.其他:如年龄增长、家族史、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三、常见脑血管病的症状与快速识别方法
下面主要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关症状,帮助大家快速识别。
1.脑梗死
(1)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伴有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2)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3)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4)头晕、眩晕伴恶心、呕吐。
(5)严重头痛。
2.脑出血
(1)突然剧烈头痛,常伴有呕吐。
(2)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3)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脑血管病的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来诊断脑血管病。常用的检查包括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脑血管造影、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检测、血糖检测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血管病的类型、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脑血管病的急救
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疑似脑血管病的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安静、平卧,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
六、脑血管病的预防
1.控制危险因素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将血压水平、血脂水平、血糖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2)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
(3)合理饮食,减少对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
(5)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
2.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
3.健康生活方式
(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七、脑血管病的家庭护理与康复
1.护理
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非常重要,家属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饮食、洗漱等,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支持和鼓励。
2.康复
(1)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等。一般而言,患者发病后的前6个月,都是脑卒中康复的黄金时间,越早开始康复治疗,就会越早获益。例如,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通过语言训练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要注意安全,脑血管病患者的平衡功能较差,稍有不慎,易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
(3)要长期坚持,这种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有效刺激来实现,主动的康复训练就是最好的刺激,而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家属和患者共同的耐心和毅力。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总之,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了解其危险因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脑血管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脑血管病,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保健,远离脑血管病的困扰。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