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纯阳宫,内里乾坤大

在绿树红墙的掩映下,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太原纯阳宫矗立于闹市一角,见证着七百多年来太原市的变迁与繁华。它的坚守与静默与道家所倡导的平和、自然、包容的思想观很是契合。

山西有三座纯阳宫,大同纯阳宫为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芮城永乐宫为南宫。三宫处于一条中轴线上,南北呼应,各有千秋。而中宫在地理位置上更具优势,位于五一广场西北隅,距火车站大约2公里路程,步行也就20几分钟,交通十分便利。

纯阳宫在解放前为供奉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吕洞宾的道观。吕洞宾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道号为“纯阳子”,纯阳宫因而得名。

纯阳宫,占地一万余平方米,与晋祠相比,规模要小很多,但要仔细看,也得两三个小时,里面奇珍异宝很多,若不得要领,走马观花,会有没甚看头的错觉。

纯阳宫大门




图片拍摄:张素琴

纯阳宫的大门极为讲究,红墙碧瓦,十分养眼,门前是一对明代相互对望的大铁狮子,东侧雄狮,足踏绣球,象征着寰宇统一;西侧雌狮,脚抚幼狮,意为子孙昌盛。

宫门后上方书有九叠篆文“蓬壶佳瑞”四个大字。蓬壶,即蓬莱仙山。走进宫门,便是走进了道德世界和道教胜境。

                                                                                                60米长的碑廊




进入宫门,西侧便是值得一观的长约60米的碑廊。

里面多为汉、北魏、唐代碑刻,有高达4米高的菩萨造像,有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释迦立像,十分珍贵。

碑廊里有好几通四面造像碑,上面刻有约上百个7厘米大小的佛像,有的已模糊不清,有的仍可看到其生动眉眼,工艺精美,堪称精品。


更为难得的是,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看到纯阳宫三绝之一——唐武则天时期的“涅槃变相碑”,此碑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为禁止出国展览的一级文物。碑身正面,碑头以螭为饰,圭首是须弥山图形;上方中央有“大周大云寺奉为圣神皇帝敬造涅槃变碑像一区”刻铭,碑面6幅图讲述了佛祖去世前后的情景与佛陀(佛祖)讲法度人的故事。碑背面,碑头雕的亦是螭,圭首雕以舍利塔图形。碑侧则刻有狮子和金刚力士,并有莲枝配以四体菩萨像。

                                                                                   “吕天仙祠”木牌坊



高耸的“吕天仙祠”木牌坊,建于清代,高8.8米,四柱三楼,造型宏大,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很是吸睛,成为许多游人的打卡地。牌坊背面上方书写“蓬莱仙境”,端正舒方,仙气飘飘。

进入这道门,便是正式进入了纯阳宫,远离喧嚣与浮华。

                                                                                     九宫八卦院




梁思成曾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在道教宫观中,八卦图必不可少,纯阳宫的九宫八卦院,便是这样的载体之一,以建筑形式完美呈现了道观精髓。

院子的墙角为抹角方形,八面为砖券窑洞,按照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方位建造,俗称为“九窑十八洞”。东西南各三窑,共九窑;院内的16个八卦窗洞加上2个洞门,共十八洞,应了福地洞天之意。洞上方建有4座楼亭,回廊和飞桥相互贯通,与院中心的一座上下两层亭子组成了九星形式,意为天上九星、地下八卦。

站在院落内看向四座角楼,正好看到二十八个面,对应道家二十八星宿。整个院落整体布局精妙独到,让人叹为观止。

                                                                                                   吕祖殿



宫内主体吕祖殿亦可圈可点,其屋顶以黄绿白三色琉璃妆点,屋脊上的吻兽,排列整齐,姿态各样,威仪感十足。屋内顶额悬挂有乾隆年间的两块儿匾额:“化点龙州”“驭鹤翔云”,字迹规整古朴,为赞颂吕洞宾点化龙州的丰功伟业所题。

                                                                                             常阳天尊像



最后一进院子里的潜真洞里也有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是纯阳宫第二件禁止走出国门的国宝——常阳天尊像。

相传“常阳天尊”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开创者老子,即传说中的“太上老君”。只见常阳天尊盘坐于长方石上,头戴莲花形冠,面部圆润丰颐,颌下蓄髯,眉目细长,神态安详和穆,身着宽大道袍,右手执扇和拂尘,左手扶几,雍容大气。石像底座正面刻天尊像铭并序计二十二行,两侧及背面线刻弟子道士像和供养人姓氏,四周线刻莲花、忍冬、仙鹤等图样。

这尊石像塑造于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以汉白玉雕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我国唐代道教造像的珍贵文物。


脚踏在青砖石上,在古树的掩映下,道观更显清静幽远,能够与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建筑与碑刻、造像近距离对话,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

今天说到的景只是纯阳宫内的精华所在,此外,还有很多我们值得一看的地方,像假山上的关公亭和披云真人石棺、吕祖殿前的汉白玉石栏、宫院内材质姿态各异的狮子雕像、十八洞里的造像等等,看点实在多。

如前往,您一定先做好功课,方不虚此行真切体味到历史与文化交融的厚重及奇巧的建筑之美。

作者:张素琴  山西省科普服务中心

注:本文所引用图片,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形式转载与使用。

图文简介

山西有三座纯阳宫,大同纯阳宫为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芮城永乐宫为南宫。三宫处于一条中轴线上,南北呼应,各有千秋。而中宫在地理位置上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