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或家人因治疗需要使用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却被告知“出现了血栓”时,心中难免会充满担忧和疑问。
别担心,这篇文章将为您一步步解答:
l PICC相关静脉血栓是什么?
l 它为什么会发生?有哪些危害?
l 面对PICC血栓该如何处理?
l 不同的“抗凝药”有什么区别?
一、什么是PICC相关静脉血栓?
PICC是一种现代医疗中非常普遍的技术,通过手臂的静脉置入一根细长、柔软的导管,将导管尖端放置于中心静脉。这样为需要长期输液、化疗或营养支持的患者,建立了一条安全、便捷的“生命通道”。
然而,就像任何医疗操作一样,PICC也可能伴随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主要是由于置管操作或导管本身对血管内壁造成刺激,加之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PICC所在的血管内部或周围可能形成血栓凝块。
(PICC导管可能导致血管内壁的轻微损伤,改变血液流动状态。这就像河道里放了一根管子,水流受阻后容易形成漩涡,进而沉积“泥沙”——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可因此堆积,形成血栓。)
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1. 血管内膜损伤
置管过程中的穿刺操作,或导管长期留置在血管中,可能对静脉内壁造成机械性损伤或刺激。身体在修复这种损伤时,会启动凝血机制,从而容易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
2. 血流状态改变
导管本身在血管内会占据一部分空间,可能使局部血流变慢、产生涡流。同时,若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减少,也会进一步导致静脉血液流速减缓,进而凝血因子容易在局部聚集,继而引发血栓。
3. 血液高凝状态
许多需要放置PICC的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等)本身就会导致血液比正常情况下更容易凝固,这种状态称为“高凝状态”。这意味着身体本身就处于一个更容易形成血栓的“高风险”环境。
二、PICC相关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
PICC相关静脉血栓可能无明显症状。若出现症状,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是置管侧手臂出现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颜色变暗等局部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现肩部或胸壁的浅表血管变得清晰可见(静脉曲张)。
除了上述不适,PICC相关血栓还可能引起:
输液治疗被迫中断,
血栓性静脉炎、远期静脉狭窄等问题。
肺栓塞(PE):这是最需要警惕的情况。虽然PICC相关PE发生率较低,但如果静脉里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转移至肺部,就可能堵塞肺动脉,引起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二、PICC相关静脉血栓该如何处理?
问:如果发生了PICC相关静脉血栓,是否需要马上拔管呢?
答:保留导管是首选。根据国内外权威指南的建议,如果PICC导管本身功能通畅、位置良好、没有合并感染,并且后续治疗仍然需要它,那么首选方案是在保留导管的同时,开始规范的抗凝治疗。
问:那在什么情况下考虑拔除导管呢?
答:如果医生评估后认为导管已无用、功能失常或合并感染等情形下,会考虑拔管。请注意,导管不一定立即拔除。因为在血栓急性期,直接拔管可能导致不稳定的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因此,通常是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待血栓稳定后再安全拔管。
具体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
(1) 抗凝治疗:抗凝是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核心治疗手段。通过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并降低肺栓塞等严重风险。通常情况下,保留PICC管期间一直使用抗凝治疗。
(2)介入治疗(用于少数严重情况):对于急性上肢静脉血栓,如果抗凝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介入手段及溶栓治疗。这并非常规治疗,需经专科医生严格评估。
(3)日常护理与病情监测
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切勿按摩、热敷患侧手臂,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血栓脱落。
适当活动: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轻柔的握拳、手指操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密切观察:如发现手臂肿胀突然加重,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气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必须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这可能是肺栓塞的信号。
四、PICC相关静脉血栓抗凝药物的选择
抗凝药,通俗来说就是“防止血液过度凝结的药物”。它们不会直接溶解血栓,而是防止血栓变大,同时帮助身体的“清淤系统”(纤溶系统)慢慢清除血栓,并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1. 低分子肝素
代表药物:依诺肝素、那屈肝素、达肝素等。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凝血过程中的关键因子——Xa、IIa因子,从而减少血栓的生成。这使其起效迅速、药效稳定。
应用特点:是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首选药物类型之一。因其不通过胎盘且药效受干扰小,也是孕妇、部分肿瘤患者的优选。
用法及注意事项:需皮下注射(每日1~2次),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瘀斑或硬结。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2. 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s)
代表药物: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抑制Xa因子);达比加群酯(抑制凝血酶)。
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凝血终末环节的核心靶点(Xa因子、凝血酶),因此受食物、药物影响小,药效可控。
应用特点:口服方便,通常无需频繁抽血监测。目前已成为多数肿瘤和非肿瘤患者长期抗凝的优选方案之一。
用法及注意事项:口服(每日1-2次)。所有DOACs都不同程度依赖肾脏清除,用药前及期间必须评估肾功能。部分药物对特定消化道肿瘤患者出血风险可能略高,需医生谨慎评估。
3. 华法林
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维生素K的氧化还原过程,从而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多种凝血因子合成,发挥抗凝作用。
应用特点:价格低廉,但治疗窗窄,目前在PICC血栓治疗中已较少作为首选,主要用于无法使用低分子肝素、DOACs(如严重肾衰)等特殊情况。
用法及注意事项:需要定期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药物剂量维持在安全且有效的范围内。
此外,华法林的疗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和其他药物。例如,西柚、芒果、部分绿叶蔬菜以及动物肝脏等食物都可能影响药效;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甲硝唑、中药当归、丹参等,也可能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因此,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有特定饮食习惯,请务必在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以便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五、用药期间,您需要注意什么?
1、观察出血信号
刷牙出血不止、皮肤瘀斑、黑便、血尿、鼻血等。出现以上情况请及时联系医生。
2、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加量或换药。
3、在使用其他治疗(如看牙、做手术),或使用其他药物前,请务必说明正在抗凝治疗。
4、定期复查
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5、日常护理小贴士
避免剧烈运动或易碰撞活动;
保持口腔卫生,预防牙龈出血。
参考文献
1、《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2、《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2021版)》
3、《2022年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治疗和预防》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