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痛:肩周炎的科学认知、应对和预防

作者:吴腾飞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审核:汪 方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主任医师

近些年来,肩周炎这一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公众对疾病认识不足,多数患者在疾病初期未及时采取规范干预措施,使得肩周炎愈演愈烈。那么,究竟什么是肩周炎呢?得了肩周炎应该如何应对呢?如何预防肩周炎呢?本文将从疾病认知、临床应对、日常预防三方面,为大家科普肩周炎的科学管理方法。

一、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为临床常见的肩部疾病。从发病原因来看,长期姿势不良是诱发肩周炎的常见因素,如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肩部肌肉、肌腱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易引发肩周炎。摔倒时肩部着地、过度运动导致肩部拉伤等肩部外伤,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也会诱发肩周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患者,以及肩部术后长期制动的人群,肩周炎发病率也明显升高;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通过影响肩部软组织修复,增加疾病发生风险。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弹性降低、修复能力下降,进而增加患肩周炎的风险。从症状表现来看,肩部疼痛最为典型,且与肩关节活动密切相关:疾病初期多为间歇性钝痛,休息后可缓解,活动(如抬臂、旋转肩部)时疼痛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并转变为持续性疼痛,夜间尤为显著,常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肩周炎如何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临床一般主张治疗与功能锻炼同时进行。因病因和病情存在个体差异,治疗方式需要因人而异。按照治疗手段可大致分为手法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及关节微创手术治疗六大类。肩周炎治疗需遵循“分期治疗”原则: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时)以“缓解疼痛”为核心,首选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缓解期(疼痛减轻后)以“恢复活动范围”为核心,首选手法治疗与运动治疗。治疗前需通过肩关节活动度测量、疼痛评分、影像学检查进行康复评估,明确病情分期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手法按摩能够松解粘连的组织,物理治疗(如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肩部活动受限的状况,如体操练习、手指爬墙练习、患侧手臂上举、甩手锻炼、双肩内收外展运动、弯腰晃肩法。当肩周炎处于急性期疼痛显著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和疼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以快速缓解疼痛不适。若上述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持续恶化,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肩部功能。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肩周炎如何预防

1.保持良好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能够有效预防肩周炎。以坐姿为例,应保持背部挺直不弯腰驼背,并选择高度合适的座椅,确保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高度,同时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看屏幕,减少颈部及肩部的压力。站立时应抬头挺胸,双肩自然下垂并放松,避免长期单肩背负重物,以免造成肩部受力不均,若需长时间站立应当做耸肩、转肩等简单的动作,以促进肩部的血液循环。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是预防肩周炎的有效方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如游泳、打羽毛球,游泳能够充分锻炼肩部肌肉,增强肩部的灵活性与力量;打羽毛球能够活动肩关节,促进肩部血液循环,减少肩部僵硬。运动时需要注重运动的频率和强度,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防造成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或滑囊损伤。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身体稍感疲惫为宜。此外,运动前应做好热身,激活肩部肌肉和关节;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肩部肌肉,缓解疲劳。

3.避免寒冷刺激 寒冷刺激是引发肩周炎的重要诱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保暖措施。天气转凉时及时增添衣物,确保肩部得到有效防护。夜间睡眠时若肩部易受凉,可选择棉质或羊绒护肩(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尤其适合空调房或冬季使用。此外,身处空调房时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向肩部,可调整空调的风向和温度,降低肩周炎发病风险。

图文简介

近些年来,肩周炎这一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公众对疾病认识不足,多数患者在疾病初期未及时采取规范干预措施,使得肩周炎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