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不舒服别总认为是咽炎!警惕声带麻痹

作者:徐 菲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朱敏辉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晨起刷牙时突然呛咳,喝口水都觉得喉咙发紧;连续几周声音嘶哑,吃了药也不见好转;开会时想提高音量,喉咙却像被堵住般使不上力……这些看似普通的“嗓子不舒服”,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声带麻痹正在悄然发生。

——被忽视的“发声开关故障”

声带如同人体的“发声琴弦”,位于喉腔中部,左右各一,由喉返神经控制开合。说话时,声带闭合振动产生声音;呼吸时,声带打开让气流通过;吞咽时,声带紧闭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当控制声带运动的神经受损,声带无法正常开合,就会出现“麻痹”状态。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声带麻痹的六大“伪装信号”

声带麻痹的早期症状具有极强迷惑性,以下六种“嗓子不舒服”需特别警惕。

1.持续性声音嘶哑:与感冒后的暂时性沙哑不同,声带麻痹导致的嘶哑音调变低、发音费力,且持续两周以上无改善。这是由于麻痹的声带无法完全闭合,气流泄漏导致声音失去支撑。

2.吞咽时呛咳:声带闭合不全时,食物或液体容易误入气管,引发剧烈呛咳。尤其在饮用稀液体(如水、粥)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

3.喉咙异物感与发紧:声带长期处于异常位置会刺激咽喉黏膜,产生“总像有东西卡着”的感觉。患者常不自觉清嗓子,反而加重声带负担。

4.说话疲劳与气短:正常发声时声带高效振动,而麻痹状态下,身体需额外用力代偿,导致说话几分钟就觉得喉咙酸胀、气息不足。

5.音量失控:部分患者表现为声音突然变弱,或无法控制音量大小,这是神经信号紊乱导致声带运动不协调的典型表现。

6.夜间打鼾加重:声带麻痹使喉腔空间变窄,气流通过时产生湍流,可能让原本轻微的打鼾恶化,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揭开声带麻痹的“幕后推手”

声带麻痹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神经受损的“结果”。控制声带的喉返神经堪称人体内“最长的脑神经分支”,从大脑出发,绕主动脉弓(左侧)和锁骨下动脉(右侧)后折返至喉部,全程“路径曲折”,易受多重因素影响。

1.颈部与胸部肿瘤:甲状腺癌、肺癌、食管癌等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可导致声带麻痹。

2.手术与创伤:甲状腺手术、心脏手术、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误伤喉返神经。

3.病毒感染:带状疱疹、流感病毒等可引起神经炎症,导致声带麻痹。这类患者常先出现耳部或颈部疼痛,随后才出现声音问题。

4.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会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可致声带麻痹。

5.特发性因素:有部分病例找不到明确病因,可能与免疫力下降、神经退行性改变有关,这类情况在更年期女性中较为常见。

——从“对症处理”到“精准治疗”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做喉镜检查是关键。医生通过喉镜可直接观察声带运动状态:单侧麻痹可见一侧声带固定不动,双侧麻痹则双侧声带均无法打开,后者可能导致呼吸困难,需紧急处理。

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制订:

1.病毒感染引发的麻痹,可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减轻神经水肿,配合嗓音训练。

2.肿瘤压迫导致的麻痹,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同时通过声带注射填充术改善发声功能。

3.术后神经损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神经营养药物,结合吞咽康复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双侧声带麻痹可能引发窒息风险,这类患者需尽早接受气管切开术或激光声带切除术,确保气道通畅。

——日常护嗓的“避坑指南”

预防声带麻痹,需避开这些易损伤喉返神经的行为。

1.避免长期用力清嗓:清嗓时声带瞬间剧烈碰撞,可能损伤神经末梢。

2.甲状腺检查别忽视:每年体检加做甲状腺超声,早期发现结节可降低手术风险。

3.感冒后警惕声音变化:病毒感染后若声音嘶哑超过1周,应及时做喉镜检查。

4.控制胃酸反流:胃酸反流会刺激喉返神经,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少吃辛辣食物。

当嗓子出现莫名不适时,切勿大意,请尽早到耳鼻喉科排查。

参考文献:

[1]张庆泉,宋西成,张华.喉返神经损伤与声带麻痹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53(6):471-475.

[2]NEWMAN S P, KLOSE K J, STEWART C M. Vocal fold paralysis:etiology,diagnosis,and treatment[J]. 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20,53(2):273-288.

图文简介

晨起刷牙时突然呛咳,喝口水都觉得喉咙发紧;连续几周声音嘶哑,吃了药也不见好转;开会时想提高音量,喉咙却像被堵住般使不上力……这些看似普通的“嗓子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