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剁椒鱼头,世界最大硬骨鱼长得有多潦草?

在海里,生活着一种鱼,如果你看见它,心理可能会冒出一个想法:这鱼也太适合做剁椒鱼头了吧。

它看起来几乎就只有一个脑袋。

这种鱼奇怪的鱼叫翻车鱼,在很多介绍里你都能看到,它们是自然界里的产卵冠军,一次能产下3亿颗卵。

但在它们身上,其实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种鱼。

奇怪的名字

我们先从“翻车鱼”这个名字说起。好端端的鱼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呢?

起名者的真实意图我们已经无迹可寻了,但可以猜测,这个名字可能跟翻车鱼真的会“翻车”有关。

翻车鱼这种鱼主要生活在200米以上的海域,而且它们比较喜欢温暖的地方,如果长时间待在水温低于12摄氏度的海域里,它们是有可能死掉的。所以它们时不时会出现在海面晒太阳。

飘在海面晒太阳不光能够让它们的体温升高,而且还能够让阳光杀死一些附着在它们身体表面的寄生虫,有时候还能吸引来周围的水鸟,帮助它们清理寄生虫。

而翻车鱼的身体扁扁的,看起来就像翻掉了一样,再加上它们晒太阳的时候为了晒的均匀,晒完一面又会翻到另一面,这可能就是翻车鱼这个名字的由来吧。

翻车鱼的英文名叫sunfish,也就是太阳鱼,这个名字,也跟它们喜欢晒太阳这个习性有关。

其实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它们都有自己的称呼,而且还都挺形象直白的。

比如,翻车鱼属的拉丁文名叫mola,普通翻车鱼叫mola mola,mola的意思是石墨。取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它们皮肤的颜色和质地都像石墨一样,又灰又粗糙。

比如在德语和波兰语中,这种鱼又被称作“漂浮的头”“孤独的头”。这个名字也非常直白,就是说它看起来就像是只有鱼头没有鱼身子。

但实际上,如果看它们的骨架,就能看出它们还是有头有身子的。

最大最“佛系”的硬骨鱼

虽然翻车鱼的长相比较奇怪,四四方方的,但它们可是自然界里最重的硬骨鱼。

比如,翻车鱼能长到3米长,2.3吨重,接近两辆小汽车的重量了

而在翻车鱼家族里,还有另一个成员,叫做大翻车鱼(或者叫南方翻车鱼),它们的体型更大,体长可以达到3.25米,体重能达到2.7吨。

大翻车鱼,图片来源:Wikipedia

虽然翻车鱼的体型有实力称霸海洋,但它们非常“佛系”。

翻车鱼游起泳来慢悠悠的,它们主要的食物主要是一些小鱼小虾。

这里值得说明一下,之前人们认为水母是翻车鱼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但后来通过对翻车鱼消化到里的DNA分析发现,水母在翻车鱼的食谱中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在翻车鱼的食物中,甲壳类动物是最多的,其次是各种硬骨鱼,排第三的才是水母。

这些动物的运动能力都不算强,正好符合翻车鱼“佛系”捕食的特点。

DNA barcoding identifies a cosmopolitan diet in the ocean sunfish

而且它们用来防御的手段也非常“佛系”。

它们并没有演化出什么厉害的防御性武器。长得大就是它们最重要的防御手段之一。不过在虎鲨、虎鲸这样的捕食者面前,这样的体型依然“不够看”,所以翻车鱼还有另一项保命手段——把自己变得难吃。

翻车鱼身上的皮肤质地很硬,它们腹部的皮肤厚度能达到7厘米以上,而且里面充满了网状胶原蛋白,对大部分动物来说,这样的肉很不好吃,而且营养价值也不高。咬一口翻车鱼,就仿佛咬在轮胎上一样。

靠着这样的特点,翻车鱼并不会被虎鲸和大白鲨列为“优质食物”,只有实在找不到吃的了,它们才会吃翻车鱼。

可以把它们做成剁椒鱼头吗?

那你肯定会关心,人类可不可以吃翻车鱼?毕竟用它们做“剁椒鱼头”肯定很合适吧?

还真有些地方的人也会把翻车鱼作为食物,比如日本、韩国等。但是欧盟禁止把翻车鱼加工成食物,因为对于这种鱼是否有毒还存在着争议。

毕竟翻车鱼也是鲀形目的成员,这个目里有很多成员体内有河豚毒素。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把这些“漂浮的头”做成剁椒鱼头,我劝你还是放弃吧。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代丽 科普作者 高级工程师

审核丨张珊珊 海洋生态学博士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图文简介

翻车鱼是体型巨大、外形奇特的硬骨鱼,喜晒太阳,行动缓慢。其皮肤坚硬难吃,是主要防御手段。虽可食用,但因可能含毒且肉质不佳,并非理想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