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希莹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刘 睿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主任医师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尤其在儿童中尤为突出。它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对视觉功能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对斜视病理及其影响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斜视对儿童立体视觉发育有显著影响。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什么是斜视和立体视觉?
斜视,俗称“斗鸡眼”或“外斜眼”,是指双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表现为眼位偏斜的状态。根据偏斜方向,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和下斜视;根据发作时间,可分为先天性斜视和获得性斜视;根据控制情况,可分为间歇性斜视和恒定性斜视。斜视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感觉、运动和中枢控制等多方面因素。
立体视觉是指双眼通过视差信息感知物体三维形态的能力。其生理基础是双眼视网膜对应点成像的微小差异,经视觉皮层整合后形成立体感。立体视觉的发育始于出生后3~4个月,6个月时已能感知较大的视差,3~6岁是发育的关键期,8~10岁基本成熟。这一过程的完成依赖于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和视觉经验积累。
儿童时期是立体视觉发育的重要阶段,若此期间出现斜视或其他影响双眼协调的因素,可能导致大脑发展适应性改变,甚至出现“抑制性打盹”现象,即大脑为了避免双重影像混淆而有意忽略一只眼睛的输入,进一步加剧了深度感知失调的风险。
二、斜视对儿童生活及其发展的深远影响
1.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斜视的影响并不仅限于视觉问题,其对儿童的日常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例如,①运动协调性降低:立体视觉不足使儿童在跳跃、爬行、交叉步等活动中难以精准判断距离和深度,从而增加运动失误和受伤风险;②阅读及写作困难:视觉聚焦不稳定可能导致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速度缓慢,写作时手眼协调不佳,引发学业上的困难;③社交与心理问题:眼外观的异常可能引发同龄人的嘲笑或排斥,影响儿童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甚至可能导致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
2.在学习与认知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立体视觉对儿童学习空间结构、几何认知和数学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斜视产生的视觉失衡和双眼融合缺陷可能使儿童在涉及深度和比例的感知任务中明显落后。研究显示,存在斜视问题的儿童在课程学习中可能表现出对图形、构造和实际空间场景理解不足,从而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上产生困难。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长期视功能适应的不利后果
大脑神经可塑性虽然为儿童提供了及时矫正问题的可能,但如果斜视问题长期存在,大脑可能会形成稳定的适应性机制。这种机制一旦牢固建立,即使日后通过手术或矫正训练恢复眼位,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的立体视觉能力。因此,早期发现、早期矫治对于纠正斜视、促进正常立体视觉发育至关重要。
三、斜视的早期识别与诊断方法
1.父母和老师的观察
早期识别斜视问题对儿童视觉发育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以下几点:①观察儿童的一只眼睛是否常常偏离目标;②注意儿童在近距离和远距离注视物体时是否出现眼睛分离或眯眼现象;③留意儿童在玩耍或运动时是否因判断距离出现反应迟钝或跌倒现象;④注意孩子在阅读或写作过程中是否表现出视疲劳、头痛或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2.临床检查与评估
一旦怀疑儿童存在斜视问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眼科医生的检查。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①视力检测,评估左右眼的视力、是否存在弱视;②斜视检验,通过遮盖试验、角膜反射检查等方法判断眼球偏斜的方向和幅度;③立体视觉测试,采用立体图、立体镜等仪器检测儿童的深度感知能力;④眼位记录,通过多角度观察并记录眼位变化和斜视性质(间歇性或持续性)。
医生在评估过程中不仅会关注儿童眼部的肌肉协调,还会结合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家族病史,综合考虑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斜视相关立体视觉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1.治疗
斜视相关立体视觉障碍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目标是消除斜视、重建双眼单视功能。光学矫正是基础,包括屈光不正的矫正和三棱镜的应用。对于伴有调节性成分的斜视,戴镜可能显著改善眼位。
手术治疗是多数斜视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调整眼外肌的位置和张力,矫正眼位异常。手术时机很关键,一般认为在立体视觉发育关键期内(6岁前)手术效果更好。对于先天性斜视,建议在2岁前手术以获得最佳功能预后。
视觉训练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针对性的双眼视功能训练,促进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的恢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内容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设计。弱视治疗也不容忽视,遮盖疗法或药物压抑疗法可提高斜视眼儿童的视力,为立体视觉恢复创造条件。
斜视相关立体视觉障碍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干预的患者预后较好,特别是在关键期内接受治疗者。另外,预后与斜视类型及程度也有重要关系,间歇性斜视、小角度斜视的预后通常优于恒定性、大角度斜视。患者依从性和治疗规范性同样影响最终效果。
2.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①加强孕期保健,避免可能影响胎儿视觉系统发育的因素;②新生儿期进行眼病筛查,以早期发现先天性眼病;③定期儿童视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斜视和屈光异常,一般建议在儿童6个月、18个月、3岁及入学前后进行系统性检查,如有家族史或早期发现问题,则应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查频率;④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减少视觉疲劳。
此外,家长教育至关重要。应提高家长对斜视危害的认识,了解早期治疗斜视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孩子有眼位异常、头位偏斜、闭一只眼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家长需积极配合医生,督促孩子坚持治疗和训练。
斜视有时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引发自卑和社交障碍。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积极消除孩子因外观差异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同时,在学校和社区中普及眼健康知识,帮助同龄儿童建立正确认识,共同营造包容、理解的社交环境,避免因斜视产生的歧视和排斥现象。

斜视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眼部问题,但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对于保障儿童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更多家庭了解斜视对立体视觉发育的影响,认识到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并为患儿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