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滩边,你可能会见到这样扁扁的平平的“小石头”,它们看起来非常适合打水漂。
但如果你把他们拿起来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质感比一般的石头轻,上面还有非常精致的花瓣状小花纹,特别像人工制造的“大硬币”。
但它们,其实是海洋生物的残骸。

沙币,图片来源:Wikipedia
到底是什么海洋生物长成这个奇怪的样子?它们又有什么有意思的行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沙币”——海胆的亲戚
这些沙滩上捡到的像硬币一样的东西,真的被称作“沙币”。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骂人,你也可以叫它们沙钱、海钱,或者饼干海胆。这些生物其实是棘皮动物门的成员,跟海星、海胆、海参同属一门。
它们身上也有大部分棘皮动物身上典型的特征——五辐射对称。比如它们身上的小花瓣图案,大部分都是五片花瓣。

饼干海胆身上的五辐射对称结构,图片来源:Wikipedia
而在这些动物中,它们又和海胆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它们属于海胆纲里面的楯形目。
不过饼干海胆身上并没有其他海胆那样坚硬的刺,它们身上的刺软乎乎的,就像是身上盖了一层天鹅绒毯子。
所以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是被拍扁了,而且不扎人的海胆。
“趴有趴样”
可能是因为没有尖刺能够抵御捕食者,大部分饼干海胆会把自己扁平的身体紧贴在海底,然后用腹部的口吃“土”,当然它们并不是真的能消化沙土,它们主要是吃藏在沙土里面的微生物。
但你要以为“趴着吃饭”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那可就错了,想要安安稳稳地趴在海底可不容易。
当饼干海胆紧贴在海底的时候,它们的肚子和海底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空隙,即便有少量的海水,流动速度也会非常慢。
但在饼干海胆的背部,也就是上表面,海水是流动的。在中学我们都学过伯努利效应,流速大压强小。
所以在饼干海胆的腹部会比背部有更大的压强,这个压强差可能会把饼干海胆从海底掀起来(就像飞机机翼上下的压强差会产生升力一样)。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饼干海胆的背部往往也是扁平的,不像其他海胆那样有圆弧形的凸起。有些饼干海胆的身上还演化出了一些孔,有了这些小孔,身体两面的压强就可以保持平衡,就能防止自己被“吹起来”了。

沙币身上的洞,防止自己“飞起来”,图片来源:Wikipedia
站着把饭干了
虽然大部分饼干海胆喜欢趴在海底干饭,但有一种饼干海胆比较特别,它们喜欢“站着把饭干了”,它们就是偏心饼干海胆(Dendraster excentricus)。
这些饼干海胆是名副其实的“偏心”,在生长过程中,它们的鳃、进食口、肛门等都会偏离身体的中心,而且这些海胆在进食的时候,不是直接趴在海底吃,它们会迎着水流,把屁股翘起来,斜插在海底。
当水流流过这些海胆软乎乎的“毛”的时候,里面微小的食物颗粒会被拦截下来。饼干海胆再通过管足一点点把食物挪进自己的嘴巴里。这样一来,它们就可以借助水流吃到更多的食物了。
在水流合适的区域,可能每平方米的沙地上就会汇聚500多只偏心饼干海胆。它们一起斜插在沙子里,等着海水把食物送上门来。
对于个头比较大的饼干海胆来说,这件事没有什么难度。但个头比较小的饼干海胆重量比较轻,很难在沙子里站稳脚跟,有可能会被水流冲跑。
为了让自己能更“脚踏实地”地干饭,这些年轻的海胆需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配重。
它们会在沙子里寻找密度比较大的磁铁矿颗粒,把它们吃进身体里储存起来。这些磁铁矿并不会对饼干海胆的身体产生什么危害,但可以增大它们的比重,让它们能够安安稳稳地斜立在海底,捕捉美味的食物颗粒。

饼干海胆身体里的磁铁矿(白色),图片来源:Rich Mooi/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所以,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想“站着把饭干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代丽 科普作者 高级工程师
审核丨张珊珊 海洋生态学博士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