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让中国纤维材料走向世界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有一位默默耕耘的科研工作者,他的名字叫王士华,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军人物,王士华不仅是一位技术精湛的行业专家,更是一位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企业领袖。


实现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
王士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
聚酰亚胺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纤维,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高温过滤、特种防护、航空航天、柔性电子等领域。然而,长期以来,聚酰亚胺纤维的生产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面对这一局面,王士华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创新性地采用干法纺丝技术,成功实现了聚酰亚胺纤维的产业化。他们建成了全球首条千吨级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标志着我国高性能纤维生产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我国纤维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也为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聚酰亚胺纤维的生产工艺复杂,尤其是在后处理工艺中,纤维在环化牵伸过程中经常会折断。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时光,王士华坦言:“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脑海中都是折断的纤维,这让我倍感煎熬,难以入眠。”
然而,王士华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和技术团队每天奋战在生产一线,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他们深信,科研必定要经历无数次失败,而那一丝希望或许就隐藏在1%的可能性中。
最终,他们摸索出了适应“反应纺丝”技术要求的纺丝浆液、环化—牵伸—后处理方法,成功建成了世界上首条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
开创原液着色纤维新篇章
在王士华看来,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协作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他始终坚信,一个团队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王士华所在的公司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搭建创新平台。
通过产学研合作,王士华带领团队不仅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还成功开发了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系列产品,主导制定聚酰亚胺纤维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2项,推动了纤维材料的高端化发展。
王士华常说:“接受失败是科研常态,心态至关重要。很多看似‘山重水复’的困境,往往在持续的努力中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机。”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探索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王士华对聚酰亚胺研究充满了无限感情和热爱,正是这种专注与执着,让他在聚酰亚胺领域取得了突破。他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热爱:“科学是探索未知、揭示真理的钥匙,激发着我们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今,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可,也在产业界得到了成功应用。聚酰亚胺纤维系列化产品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在高温过滤、特种防护、柔性电子、航天领域、光伏、交通运输、轻量化建筑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纤维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坚持和奉献。”王士华正是凭借这种精神,最终成为聚酰亚胺纤维领域的开拓者,用科技创新之光,照亮了产业的未来。他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勇敢追梦,不断创新,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梁艳)


图文简介

作为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军人物,王士华不仅是一位技术精湛的行业专家,更是一位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企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