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影响发育,睾酮还可能影响人类社交行为

新研究:不只影响发育,睾酮还可能影响人类社交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观察者效应”,指的是当人们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时,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变化。

不过,不同人的行为变化存在差异:

- 有些人一旦处于他人的目光注视之下,就会变得“格外友善”;

- 但有一些人会更加“做自己”,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行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维也纳大学团队在《神经精神药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或许能从生理层面给我们答案——这一切,可能和人体内的“睾酮”有关[1]。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PART1 睾酮的作用:“不只是与性别相关的激素”

提到睾酮,很多人会首先将其与男性关联,认为它是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的关键物质。但实际上,它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广泛。

以往的研究发现[2-4],睾酮水平较高的个体,在行为上会呈现出一些鲜明特点:比如做决策时更果断(甚至有些固执)、更追求物质财富、控制欲更强,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增加暴力倾向。

简单来说,睾酮不仅在人类生理特征的发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还对个体的决策方式、社交行为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局限于某一性别群体。

PART2 睾酮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交行为

为了弄清楚睾酮到底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交行为,研究人员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他们招募了192名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健康男性志愿者,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开展了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一组注射150mg睾酮,另一组注射安慰剂(没有任何药效的“假药剂”)。随后,让这些志愿者完成一项“选择任务”——既可以选对自己有利的选项,也可以选对他人有利的选项,并且任务会分两种场景:“私下做选择”和“被人观察着做选择”。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药物处理(睾酮/安慰剂)、观察条件(私下/被观察)和受益对象(自己/他人)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

安慰剂组:被观察时,会变得更“善良”

当没人看着时,安慰剂组志愿者选“利他选择”选项的比例处于正常水平;但一旦有他人观察,他们会明显增加“利他选择”的比例,更倾向于做出对他人有利的决策。

睾酮组:不管有没有人看,都“做自己”

注射了睾酮的志愿者,无论处于私下场景还是被观察场景,选“利他选择”选项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甚至在被观察时,他们的“利他选择”比例还比安慰剂组降低了9%。

简单来说,睾酮通过降低个体对社会评价的敏感度,减少了为获得良好印象而表现出的策略性亲社会行为,让人们更加真实地展现自身行为倾向。

睾酮消除了被观察时增加的亲社会行为

PART3 这两类人受影响最大

研究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睾酮对行为的影响,与个人性格中的支配性特质密切相关。

那些具有较强支配性特质的参与者,仿佛被睾酮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行为强化力量”。当他们处于被观察的情境中时,睾酮会使他们的利他选择减少40%[1]。这意味着,在需要做出利他行为的场景里,这类个体可能会因为睾酮的作用,更倾向于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相比之下,在低支配特质的参与者中,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他们的行为较少受到睾酮影响,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利他倾向。

进一步分析还揭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睾酮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格特质和个人价值观,而非遗传或皮质醇等其他激素因素。人格特质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在“行为蓝图”,决定了他对各种外界刺激的反应模式;个人价值观则如同“行为指南针”,指引着他在选择时的方向。其中,具有支配型人格和自我导向价值观的个体,对睾酮的行为效应最为敏感。 具有支配型人格的人,通常渴望掌控局面、追求个人成就与影响力;而自我导向价值观会让他们更关注自身需求和目标的实现。当体内睾酮水平升高时,这种特质与价值观的影响会被进一步放大——睾酮会显著降低这类人在被观察时的亲社会选择,让他们不再轻易为了他人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更倾向于追求个人需求的满足。

同时,睾酮还会削弱保守价值观者“保守倾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关联。保守价值观者通常更遵循传统规范、重视秩序与稳定,但在睾酮作用下,他们可能会变得稍微“灵活变通”:原本坚定的保守倾向在特定情境下可能出现动摇,偶尔做出与以往习惯不同的行为选择,不再完全严格遵循既定规则与传统[5]。

PART4 睾酮不是让人“变自私”,而是让人“更真实”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疑惑:睾酮是不是会让人变“坏”、变“自私”? 其实并非如此。

睾酮的作用,更像是“揭开行为的伪装面纱”——它没有让人生成新的“利己想法”,而是削弱了“为迎合他人期待而伪装自己”的动力,让人们更倾向于展现真实的行为偏好。

在人类大脑中,存在一套复杂的神经机制,负责“价值观→具体行为”的转化:当我们知道“利他行为能获得他人好感”时,大脑会主动推动我们做出利他选择。但睾酮的存在会轻微干扰这一转化过程——它就像一个“行为简化器”,削弱了“价值判断到行为执行”的神经调控效能,让我们在面对情境时,更愿意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行动,不再刻意迎合外界期待。

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人类的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文化因素影响,还受到生理因素的微妙调控。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睾酮的这种作用可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意义:它能帮助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调整行为策略,既避免因过度伪装消耗心理资源,也能更清晰地向外界传递自身特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互动与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Kutlikova HH, Zhang L, Eisenegger C, van Honk J, Lamm C. Testosterone eliminates strategic prosocial behavior through impacting choice consistency in healthy male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23 Sep;48(10):1541-1550. doi: 10.1038/s41386-023-01570-y. Epub 2023 Apr 3. Erratum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23 Sep;48(10):1552. doi: 10.1038/s41386-023-01630-3. PMID: 37012404; PMCID: PMC10425362.

南瑜,李红,吴寅.睾酮与人类攻击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0):1697-1712.

南瑜.睾酮影响男性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及相关社会威胁性信息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深圳大学,2022.DOI:10.27321/d.cnki.gszdu.2022.000536.

傅佳敏,郭琪,陈小雨.睾酮在男性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5,47(02):274-280.

李德馨.睾酮水平对大学男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ERP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钱雨 北京市第八中学教师、基因组学博士

审核丨陶宁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

图文简介

一项研究表明,睾酮会降低个体对社会评价的敏感性,使人更倾向于按自身偏好行动,而非为迎合他人而表现友善,尤其对支配型人格者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