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庄严擘画:到2025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全力冲刺!
在贵州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深处,峡谷裂地千仞、山风呼啸,素有“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曾将大地狠狠撕裂,两岸居民世代隔壑相望,咫尺天涯,绕行一趟至少需要两小时。如今,“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横空出世,如钢铁巨虹般横亘于花江大峡谷,将曾经隔江相望难相通的两岸紧密相连,从此天堑变通途。
这座于9月28日通车运营的超级大桥,再次将人类工程的极限刻度推向巅峰!

花江峡谷大桥全貌。来源:央视新闻
天堑变通途
花江峡谷大桥巍然屹立于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超越北盘江第一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因此,花江峡谷大桥是实实在在的“横竖都是第一”桥。
延伸阅读:世界高桥前十名
1.花江峡谷大桥(中国):625米
2.北盘江大桥(中国):565米
3.四渡河大桥(中国):496米
4.普立大桥(中国):485米
5.金安金沙江大桥(中国):461米
6.鸭池河大桥(中国):434米
7.清水河大桥(中国):406米
8.海吉礁峡谷管线桥(巴布亚新几内亚):393米
9.巴特阿鲁大桥(墨西哥):390米
10.六广河大桥(中国):375米
古人叹“望山跑死马”,在花江大峡谷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站在花江大峡谷边缘,四周山势巍峨,对岸清晰可见,然而实际绕行却需耗费两小时。大桥通车后,花江峡谷两岸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峡谷强风,堪称施工中的“拦路虎”。花江峡谷大桥的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达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峡谷两岸最窄处仅300米,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同时,气候多变、气象复杂,瞬时风力最高可达强台风级别,飓风常常在分秒之间袭来,人站在地面上都可能被风刮走,施工更是艰难。
为了“捕捉”捉摸不定的风,建设团队引入了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24小时自动采集风场数据,为设计提供依据,为施工提供精准气象参考,也为桥梁施工和后期的极限运动提供了安全保障。
此外,大桥共有93个钢桁梁节段,总重量达到2.1万吨,需在600多米高空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也对高空施工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设团队研发了第四代“智慧缆索吊装系统”,运用“高清摄像头+北斗系统+物联网”技术,实现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和预警。不仅可自动监控设施、设备的工作情况,还实现了除大风天气以外的24小时吊装作业和一键吊装,仅用73天就全面完成整个吊装过程,创造了桥梁建设的“中国速度”。
主缆,是悬索桥的“生命线”,一旦安装便不可更换。花江峡谷大桥的每根主缆由217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91根直径5.7毫米的高强钢丝组成,投入使用的钢丝总长度达9.3万千米,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两圈还多。
在材料选择上,主缆采用了镀锌铝镁稀土合金镀层钢丝,这种材料的耐腐蚀性比传统材料提升了30%,使用寿命直抵百年,大大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和维护效率。
面对1420米主跨径带来的巨大压力,工程团队突破传统铸造工艺,首次采用了锻焊结构索鞍:通过数万次精密锻造,使鞍体最大单件重量减至41.3吨,抗压强度反而提升44%。新工艺不仅减轻了重量,更降低了运输吊装难度,真正实现“轻装承重”。

来源:新华社
桥上做吸引力,桥下做生产力
花江峡谷大桥,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世界第一高桥”,更在“桥旅融合”领域开辟新局面,也是妥妥的“顶流标杆”。
它打破了“交通+观光”的传统桎梏,以“桥梁观光+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为核心,打造出一站式桥旅融合综合体,让大桥不止于“通途”,更成“景标”。
造型设计上,桥塔以受力合理的“门”形结构为基础,将峡谷岩层地貌融入设计,以竖向线条构筑刚直、层叠的构造,呈现出简洁而现代的美学风格。大桥主塔涂装结合当地“绿水青山、峰丛地貌”元素,体现了“千里江山,只此青绿”的形象。
有别于传统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封闭性,花江峡谷大桥通车运营之日,各旅游业态随即同步运营:
桥顶观景
观光电梯的最高速度可达4米/秒,1分钟可到达大桥主塔顶部,360度全景视角让游客直面峡谷云海;
观光廊道
沿着长达850米的观光廊道漫步,感受“上触云海,下瞰峡谷”的震撼;
云端咖啡
在桥塔顶部的云端咖啡厅尝一杯咖啡,领略峡谷风光;
空中飞人
在酷玩空中公园更是可以体验高空蹦极、低空滑翔伞跳伞、空中荡绳、高空竞速跑道等项目;
灯光秀
桥体中央还有长达300米的巨型水幕,配上高精度激光投影系统,为游客呈现精美绝伦的灯光水幕秀。

花江峡谷大桥进行水幕瀑布测试。来源:中国青年报
花江峡谷大桥,从来不止是一座跨越山河的物理桥梁——它是中国基建从“跟跑”追赶到“领跑”世界的精神图腾,是钢铁与智慧碰撞出的工程史诗!
它让黄果树、龙宫、万峰林等景区形成“一小时旅游圈”,与原本分散的喀斯特景观、古生物遗址、民族村寨资源串联起来,形成“瀑布奇观(黄果树)——地质探秘(关岭化石群)——高桥体验(花江峡谷大桥)——峰林风光(万峰林)”的旅游线路。它用625米的高度证明:在贵州的群山之间,人类既能以钢铁之躯征服山河,更能以智慧之心与自然共舞。
这个假期,不妨奔赴花江峡谷大桥,亲眼见证中国基建的磅礴伟力,定格一段又酷又飒的高空传奇!
参考资料:
[1]岳振.卓越的“世界第一高桥”[N].贵州日报,2025-09-28(003).
[2]刘力维.世界桥 贵州造——花江峡谷大桥正在贵州高原拔地而起[J].当代贵州,2023(21).
供稿单位:重庆陆海传媒有限公司电脑报出版分公司
编辑:叶家余
审核:陈 鑫、杨建华
审核专家: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