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吱咯吱”——揭秘儿童磨牙症的小秘密

作者:洪萍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周霖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睡觉时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难道小朋友在梦里啃骨头?其实,这是磨牙症在作怪。什么是磨牙症?磨牙症有什么危害?怎么治疗磨牙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磨牙症是什么?

磨牙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持续至成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特征是在非功能状态下,咀嚼肌下意识重复性剧烈收缩,引发下颌骨的移位或紧固动作,从而出现牙齿紧咬或摩擦的现象。但磨牙并不只发生在夜间哦,发生于夜间睡眠时称为夜磨牙,发生于清醒状态下的称为日磨牙或咬紧牙。

1.夜磨牙 表现为睡觉时上演“牙齿大战”,牙齿咬紧且出现上下牙齿的磨动,占儿童病例的14%~18%。

2.咬紧牙 表现为白天偷偷“咬牙切齿”。通常在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牙齿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常容易被忽视,但发病率更高,可达22%~31%。

二、为什么孩子会磨牙?

1.牙颌因素 儿童期会出现暂时性牙列不齐、咬合紊乱等现象,这种咬合关系不协调可能导致磨牙。

2.精神心理因素 儿童磨牙症的发生与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考试压力、新环境适应,都可能让娃的牙齿“躁动不安”。研究发现,磨牙的孩子尿液中压力激素(儿茶酚胺)水平更高哦!

3.遗传基因 研究表明,磨牙症有家族遗传倾向,有21%~50%的磨牙症患儿其父母在儿童期曾有磨牙症。

4.睡眠因素 大多数磨牙发生于微觉醒状态,与无夜磨牙患儿相比,夜磨牙患儿存在更多的微觉醒。睡眠姿势也与夜磨牙发生有关,睡眠中频繁改变睡姿可能表示儿童在睡眠中感到不适,增加了焦虑或紧张,都可能导致磨牙。

5.其他因素 二手烟、睡眠多动、张嘴呼吸、打鼾、不安睡眠、睡眠不足8小时、室内噪声、头痛都与磨牙有关。

三、长期磨牙的隐患

1.牙齿和面部肌肉受损 长期磨牙会导致牙齿异常磨损,出现牙本质敏感、牙齿劈裂、颌面部肌肉及颞下颌关节区不适等,进而出现头面部疼痛、张口困难或疼痛等症状。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小朋友磨牙时若伴随打鼾或呼吸问题,可能引发“睡眠碎片化”,导致白天犯困,影响学业及正常生活。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导致心理问题 有研究证明,存在磨牙症状的儿童易出现好发脾气、容易激惹,咬指甲、紧张、情绪低落等行为问题。磨牙症引起的牙齿及面部肌肉组织的疼痛、睡眠不足等均可增加患儿负面情绪产生。

因此,如果孩子频繁磨牙且伴随不适,记得找医生“救场”!

四、磨牙症与肠道寄生虫有关吗?

磨牙症与肠道寄生虫的民间传闻已相传甚久,认为寄生虫的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内,刺激大脑相应部位,引起咀嚼肌的异常活动,导致夜磨牙,但目前并没有切实的数据支持。因此不建议家长自行给予驱虫药物治疗。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如何揪出磨牙症的“小尾巴”?

诊断主要靠“三步走”。

(1)家长报告:观察孩子夜间是否有“咯吱声”,磨牙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夜间睡眠及日间打瞌睡情况、精神心理状况等。

(2)医生检查:由专业口腔科医生查看牙齿磨损、肌肉压痛情况。

(3)辅助检查:可以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磨牙痕迹检测、磨牙音频记录了解磨牙情况及程度。另外通过心理问卷评估小朋友抑郁、焦虑、压力等心理状态,通过睡眠质量评估量表了解儿童睡眠情况。

六、牙齿“狂欢派对”太嗨?试试这些“熄灯法”!

目前还没有永久性的“治疗”或“停止”磨牙的有效治疗方法,磨牙症管理通常是针对牙齿的修复保护,减少磨牙症活动和缓解疼痛。

(1)牙齿保护盾——咬合板:包括弹性咬合板、稳定咬合板、NTI-tss咬合板,需专业口腔科医生来帮助选择。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咬合干预:对于存在咬合问题的小朋友,必要时进行正畸治疗。

(3)减压小妙招:①进行睡前放松。睡觉前进行放松训练,如听故事、做呼吸练习,赶走“压力小怪兽”。②注意睡眠卫生。避免睡觉前摄入兴奋性食品如咖啡因、茶;保持卧室良好通风和安静,让孩子“安心入梦”。

(4)心理干预:对于存在明显精神心理问题,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评估心理状态,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调节焦虑、紧张等情绪。

(5)谨慎用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物、肌肉松弛剂等,但儿童磨牙一般不推荐用药,除非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如需用药请在专业口腔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最后,给家长的温馨小贴士

定期检查孩子牙齿,关注磨损情况。

营造轻松家庭氛围,减少孩子焦虑。

若磨牙伴随打鼾、白天嗜睡,及时就医排查睡眠呼吸问题。

参考文献

[1]LAVIGNE G J, KHOURY S, ABE S, et al. Bruxism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an overview for clinicians[J]. J Oral Rehabil, 2008, 35: 476–494.

[2]MANFREDINI D, WINOCUR E, GUARDA-NARDINI L, et al. Epide-miology of bruxism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Orofac Pain 2013, 27: 99–110.

[3]磨牙症诊疗指南 (2022年版)[Z].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

图文简介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睡觉时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难道小朋友在梦里啃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