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素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审核:陈淑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肌少性肥胖作为一种“隐形危机”,正在悄然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可不是普通的肥胖,而是肌肉流失与脂肪堆积的双重夹击,老年人看似“壮实”,实则“外强中干”,极易引发跌倒、骨折、慢性疾病等一系列问题。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肌少性肥胖的真相:从“外壮内虚”到科学认知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肌少症难道不是“瘦子”的专属?我身上这么多肉可不是白长的,不可能是肌少症啦。
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哦,肥胖和肌少可能同时存在,当肌肉减少、脂肪过多容易造成一种特殊的状态——肌少性肥胖症。这是一种特殊的状态,看似“壮实”的外表,实则身体内虚得亮起了“红灯”。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传统的体重指数(BMI)无法精准区分肌肉和脂肪比例,但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自测方法:双手拇指和示指(又称“食指”)围住小腿最粗处,若能轻松围住且有空隙,可能意味着肌肉流失,需引起重视。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小贴士: 关注肌肉和脂肪,居家监测很方便。
①关注体脂率、关注腰围。若男性体脂率≥25%、女性体脂率≥35%时,可诊断为肥胖。当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时,即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②自测肌肉质量。肌肉质量的评估可根据下表进行自测。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当总分<4分,说明老年人的状态基本正常;当总分≥4分时,提示存在肌少症的风险,应尽快前往医院接受专业诊断。
二、肌少性肥胖的危害:隐藏在“壮实”背后的危机
肌少性肥胖对老年人的危害不容忽视。肌肉流失使平衡能力变差,易摔倒,骨折风险增加40%,摔倒风险增加3倍。脂肪堆积还会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倍,引发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应对肌少性肥胖的康复策略:科学管理,从现在开始
1.个性化康复饮食:为肌肉“加油”
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关键,老年人每天需摄入1.0~1.2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质。例如,75岁老人每天需60~72克蛋白质,可通过鸡蛋、牛奶、豆腐等食物补充。同时,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康复饮食示例:
早餐:牛奶+鸡蛋+全麦面包
午餐:清蒸鱼+炒时蔬+糙米饭
晚餐:豆腐汤+凉拌蔬菜+燕麦粥
小贴士: 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水分摄入,促进新陈代谢。
2.功能性康复训练:动起来,找回活力
运动是改善肌少性肥胖的核心手段。康复训练应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1)抗阻训练:每周3次“椅子深蹲”,每组10次,动作缓慢平稳(抗阻训练可显著增加肌肉量,训练时注意安全防护)。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手臂力量练习:用矿泉水瓶代替哑铃,每天3组,每组15次。
(3)平衡训练: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每次30秒,每天3组。
(4)温和运动练习:如广播操、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8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康复生活习惯:从点滴做起
规律作息、避免久坐、戒烟限酒是康复管理的基础。保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白天每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减少久坐时间。戒烟和限制饮酒量能有效降低慢性疾病风险。
4.心理康复,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避免因情绪问题导致的暴饮暴食。通过深呼吸、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放松技巧:每天进行10分钟冥想,或者在小区散步,和老朋友聊天分享生活的点滴。
5.定期康复检查:科学管理,早期干预
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和肌肉脂肪比例检测,是科学管理肌少性肥胖的重要手段。肌少症在早期是可逆的,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身体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图9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肌少性肥胖并非不可战胜,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应对肌少性肥胖,让健康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坚实保障。记住,健康才是硬道理,肌肉才是“真财富”!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