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色疮疤到绿色奇迹:大孤山铁矿的生态答卷

走进辽宁鞍山市鞍钢矿业生态园,乘车爬坡而上,山脚是宽阔的草坪和花海,山坡则是茂密的刺槐、果林和葡萄园。这里本不是山,附近铁矿的乱石和废料长年累月在此堆积。经过20年的修复改造,石山已变青山,满目青翠,绿意融融。


卫星遥感图记录着这片土地的生态之变——大孤山铁矿排土场从岩灰裸露变为葱茏林带。这场蜕变,得益于20年来孜孜不倦的科技创新和生态复垦,如今,这里已变身为绿意盎然的鞍钢矿业生态园,年固碳532.5吨,实现了由“碳源”向“碳汇”的历史性转变。为了修复这块曾经的“伤疤”,尽快将大孤山铁矿恢复到露天开采前的原始地貌。鞍钢矿业采用尾砂胶结固化回填大孤山露天采坑,不仅能够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还能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尾矿库用地。鞍钢矿业还创新应用边坡喷播技术攻克75°陡坡绿化难题,使植株成活率从65%提升至95%;通过尾矿微生物改良剂激活板结土壤,在吉林盐碱地成功培育千亩富铁水稻;采用抑尘网与多管放矿技术终结粉尘污染。


鞍钢矿业生态园完成废弃排岩场修复79公顷,新增林地411公顷,种植树木360余万株。利用废弃排岩场打造的生态园设置了科普展示区、水果采摘区、蔬菜种植区、苗木培植区等4个展区,栽植20多个品种的绿化类和观赏类树种,开辟梨树园5公顷、李子园3公顷,园区负氧离子平均数值达5200以上。每到周末,附近的市民都会来到这片曾经的“灰色疮疤”散步休闲。基于国家/国际标准核算体系的测算显示,生态园的年碳排放量约为100.7吨,年固碳量约532.5吨,已实现碳中和。当前生态园的植被碳储量为0.9万吨,整个大孤山植被碳储量为6.5万吨,为铁矿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碳交易基础。大孤山的实践,成为辽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缩影。


树木葱茏、瓜果飘香、锦鲤畅游……行走在鞍钢矿山生态园,可谓一步一景,如诗如画。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一代代矿山人回填植绿、见缝插绿,现在的鞍钢矿山生态园内,栽植了多个品种的绿化类和观赏类树种,开辟了梨树园和李子园,“排岩场上种树”成了可观可感的生态奇迹。该修复成果入选外交部“中国十年变革”典型案例,成为全球矿山生态修复参考样本。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孙羽宋

审核: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

综合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光明网


图文简介

走进辽宁鞍山市鞍钢矿业生态园,这里本不是山,附近铁矿的乱石和废料长年累月在此堆积。经过20年的修复改造,石山已变青山,满目青翠,绿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