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湿疹:让人坐立难安的隐疾

作者:冯大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病安氏疗法中心 副主任医师

审核:杨卫彬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主任医师

湿疹是皮肤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颜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均可发生。肛周湿疹是指发生在肛门周围皮肤及会阴部的过敏性皮肤病,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进食辛辣食物增多,工作方式久坐少动等因素影响,肛周湿疹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肛门周围湿疹是发生在肛门周围皮肤及会阴部的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长、易反复”,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瘙痒是肛周湿疹最为核心的症状,病人形容肛周湿疹的痒让人坐立难安,甚至影响休息、导致病人注意力无法集中。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肛周湿疹可分为急性、慢性湿疹两种类型,多数患者会经历急性湿疹阶段,经久不愈转为慢性,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并没有急性湿疹表现,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同时肛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水疱破裂导致糜烂、渗液”;慢性湿疹表现为红斑、渗液等症状体征消失,代之以皮肤粗糙、增厚、色素沉着或脱失,可有皮肤皲裂引发疼痛、少量渗血。

但无论急性湿疹,还是慢性湿疹,瘙痒都是贯穿疾病始终的主要症状,也是患者就医主要诉求。肛周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局部体征来确诊,同时需要与肛门瘙痒症、肛周接触性皮炎、肛周神经性皮炎等相鉴别,需要专科医生综合判断。

肛门周围湿疹本质上还是一种具有体质易患性的过敏性疾病,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诱因是治疗和防止复发的重要一环。

(一)外因

肛周局部刺激是肛周湿疹的始动因素:便后清洁不彻底,残留粪便会刺激肛周皮肤,引发瘙痒;反之,过度清洁(长期应用消毒湿巾、频繁用热水烫洗、浴液或皂液清洗),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屏障,增加湿疹风险,破坏肛周正常菌群,导致有害菌生长或继发真菌感染。穿着紧身或不透气衣裤以及久坐不动,肛门周围皮肤长期处于闷湿热环境,容易诱发湿疹。

饮食不当是本病发生的隐形推手: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各种香料)、海鲜(海鱼、虾、蟹)、咖啡等,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皮肤,引发过敏反应,诱发或加重湿疹。另外环境中的尘螨、花粉、宠物毛发,也可能刺激皮肤,诱发湿疹。

(二)内因

痔疮、肛裂、肛瘘、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会导致肛门分泌物增多、局部潮湿,长期刺激皮肤,进而引发湿疹。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等,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皮肤代谢,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湿疹。

此外,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女性妊娠期、更年期因激素水平变化,皮肤敏感性会增加;老年人皮肤老化、油脂分泌减少,屏障功能减弱,均易导致肛周湿疹的发生。

肛周湿疹的诊断主要通过患者肛周潮湿瘙痒的临床症状,结合肛门局部体征变化如红斑、丘疹、水疱、皲裂、皮肤粗糙增厚、色素脱失等异常做出初步诊断,同时需注意有无真菌感染、是否由于肛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需要肛肠专科医师综合各方面因素确诊。

肛门周围湿疹的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因、缓解症状、修复皮损、预防复发”。生活调整是治疗的基础,局部用药为主,全身治疗为辅。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1、生活调整

饮食调整:忌食辛辣、海鲜、羊肉等刺激性易过敏食物;

肛周清洁:适度清洁、过犹不及,使用温水清洗为宜,避免长期过度应用清洗液、消毒湿巾等,过度清洁消毒易导致肛周局部菌群失调、皮肤屏障破坏,局部继发真菌感染等问题,导致湿疹的发生;

着装以宽松舒适透气为主、同时避免长时间久坐导致肛周局部温热潮湿。

2、肛周局部用药治疗

西药局部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艾洛松等药物抑制炎症和过敏反应,起效较为迅速,但停药后易反复,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应用,同时如继发真菌感染配合应用酮康唑等抗真菌药,如有糜烂渗出加用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抑制炎性渗出。

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个效优价廉的小验方,方药组成:苍术10克,黄柏12克,苦参20克,益母草20克,白鲜皮20克,花椒25克,蛇床子15克,乌梅20克。水煎晾温外洗,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多数肛周湿疹患者持续应用该方两周,瘙痒症状、肛周皮肤损害一般均可得到大幅改善,且停药后复发较应用糖皮质激素明显减少。

全身应用抗过敏药物通常在局部用药无法起效或伴发明显全身过敏时应用。对于应用中西药物均无法起效的顽固湿疹,通常可采用肛周湿疹皮损部位封闭注射治疗。

以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为基础,局部合理应用中西药物,多数肛周湿疹是可以获得缓解和治愈的。


图文简介

湿疹是皮肤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颜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均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