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有哪些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作者:李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田蓓 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虽然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损伤不可逆转,但并不可怕,只要通过早期发现、及时规范地治疗并定期复查,大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保留有用视力,无需过度焦虑。

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青光眼是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病,需要长期干预、随访与管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防止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进一步加重。

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遵循个体化方案,根据青光眼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和全身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降眼压药物是青光眼治疗的基础手段,尤其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常用药物类型包括:

(1)前列腺素衍生物,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用药,通过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通道流出而降眼压,目前有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贝美前列素、他氟前列素滴眼剂,这类药物只需每日一次用药,常见副作用是结膜充血、睫毛变长、皮肤色素沉着等;

(2)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目前有噻吗洛尔、卡替洛尔、贝他洛尔等滴眼剂,每日二次,但对有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等患者需慎用;

(3)碳酸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主要有布林佐胺滴眼剂,每日2~3次;

(4)α-受体激动剂,具有减少房水生成和增加房水流出的双重作用,主要有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剂,每日2~3次;

(5)缩瞳剂,可使瞳孔缩小,开放房角及牵拉小梁网,常用毛果芸香碱滴眼剂,主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

此外,上述药物的合剂目前也有多种,可减少用药次数,减少副作用。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选用哪种或几种的药物,医生需根据患者个体病情情况决定,单种药物能控制眼压,并且无局部副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情况。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使用,并定期复查以监测降眼压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针对不同类型青光眼可采用不同方式。

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可采用激光小梁成形术,通过激光照射小梁网以增加房水外流,国外一些医院已经将其作为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案。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需要根据房角的关闭、粘连程度以及晶状体的情况而定。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以瞳孔阻滞因素为主者可以先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或称激光虹膜打孔术),在虹膜上打孔使房水前后房沟通,解除瞳孔阻滞;急性发作的闭角型青光眼除了综合药物降眼压外,可采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使虹膜变平,加宽房角。

这些激光治疗通常在门诊完成,操作时间短,损伤很小,恢复快。此外还有睫状体光凝术,通过二极管激光或微脉冲激光破坏部分睫状体,减少房水生成,从而降低眼压,通常用于难治性青光眼。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三、手术治疗

当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眼压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类、多种,一般需要与发病机制相结合考虑,根据青光眼类型、眼压水平、视神经损害程度等个体化制定。

常见的滤过性手术是小梁切除术、XEN引流管、AHMED阀植入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需根据患者房角、眼压等多种情况来决定。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通过植入引流装置将房水引流至眼外,适用于一些难治性青光眼。常见的房角手术如微导管引导的房角切开术、特殊刀具房角切开术、以及房角分离术等。闭角型青光眼根据晶状体混浊情况及晶状体位置情况,目前主张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必要时在联合房角分离或滤过性手术。

术后管理和长期随访对于维持手术效果、保护视功能也是至关重要。即使手术成功,部分患者后期可能仍需使用降眼压药物以巩固效果或保护视神经,部分患者需要多次手术。


图文简介

虽然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损伤不可逆转,但并不可怕,只要通过​​早期发现​​、​​及时规范地治疗并定期复查,大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保留有用视力,无需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