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 玫 中山市中医院
审核:林 冰 中山市中医院 主任医师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生命往往依赖于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然而,除了原发疾病外,一些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其中,压力性损伤(如褥疮)和失禁相关性皮炎就是两大常见的皮肤问题,它们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感染风险。当压力性损伤遇上失禁,患者的皮肤就面临“双重危机”——机械压力破坏皮肤深层组织,而尿液或粪便的刺激则进一步侵蚀表皮,形成恶性循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ICU皮肤管理策略。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认识“双重危机”——压力性损伤与失禁的叠加伤害
1.压力性损伤:不只是“压出来的疮”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长时间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导致局部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组织坏死。ICU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血液循环差,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或镇静药物的患者,无法自主翻身,极易发生压力性损伤。
2.失禁相关性皮炎:潮湿环境的“化学攻击”
失禁(大小便失禁)在ICU很常见,尤其是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或严重感染患者。尿液和粪便中的氨、酶、细菌会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红肿、溃烂、感染,引起皮炎。
3.两者关键区别
△压力性损伤:深层组织损伤,可能累及肌肉甚至骨骼。
△失禁皮炎:表层皮肤炎症,但可能加速压力性损伤的形成。
4.双重危机的恶性循环
当患者同时面临压力和失禁时
△压力导致局部缺血→皮肤更脆弱→失禁的化学刺激加重损伤。
△潮湿环境软化皮肤→摩擦力增大→更容易破溃。
△细菌滋生→感染风险飙升→伤口难以愈合。
ICU皮肤管理的“破局之道”
1.早筛——把危机按在萌芽里
△入院2小时内完成“皮肤安检”:①Braden量表,≤12分高危,≤9分极高危;②失禁相关皮炎风险评分:≥6分拉响警报。
△“三色笔”标记法:①红笔,骶尾、足跟、枕后等骨突;②蓝笔,引流管、监护线压迫处;③绿笔,已有潮湿/红斑/浸渍区域。
△高科技加持:①床旁超声,提前48小时发现“深层组织损伤”;②皮肤水分测定仪,>30 AU预示角质层开始“泡软”。
2.预防压力性损伤:减压是关键
△定期翻身:①建议每2小时1次;②使用翻身枕、气垫床等辅助工具;③侧卧位,减少骶尾直接受压;④避免直接拖拽患者,减少剪切力;⑤拍背、吸痰、换药集中“打包”,减少翻身次数;⑥对镇静患者,护士每2小时做“踝泵+抬臀”被动运动5次,促进静脉回流,等于“人工肌肉泵”。
△选择合适的支撑面:①动态减压床垫(交替充气式)比普通床垫更有效;②骨突部位使用泡沫敷料或硅胶垫缓冲压力。
△营养支持:①低蛋白血症患者更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需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②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增强皮肤修复能力;③锌,加速上皮爬行;④血糖水平稳定,太高太低都影响愈合。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管理失禁:减少潮湿和刺激
△及时清洁,温柔护理:①不要用力擦拭,用温和清洁剂(如免冲洗洁肤液)+温水+一次性纯棉巾,动作轻柔;②大便后立即清理,避免粪便长时间接触皮肤。
△使用皮肤保护剂:①氧化锌软膏,形成物理屏障,隔绝尿液/粪便刺激;②液体敷料,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明保护膜。
△选择合适的失禁护理产品:①高吸收性护理垫,锁水不回渗;②微环境传感器贴片,提醒护士“该换垫了”;③对于严重失禁,可考虑留置导尿管或粪便收集器。
4.监测与早期干预
△每天检查皮肤,尤其是骶尾部、会阴、大腿内侧。
△发现早期红斑(压之不褪色)时,立即加强减压措施。
△若已出现破损,使用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促进愈合。
家属可以做什么?——ICU皮肤管理的“后援团”
1.探视“三问”
“今天翻身几次”“皮肤有没有新发红”“大便次数和性状如何”。
2.自带“小神器”
①无酒精湿巾、凡士林软膏,探视时帮患者擦擦嘴角、涂涂嘴唇,减少干裂;
②软毛牙刷+漱口水,降低口腔细菌“顺流而下”污染创面。
3.心理支持
每天几分钟的握手、抚触。
结语
ICU皮肤管理不是护士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工程师、家属的“大合唱”。在ICU,皮肤问题绝不是“小毛病”。一次疏忽可能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威胁生命。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我们可以显著降低“双重危机”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