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的临床分型与症状特征

作者:陈冬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

审核:吴继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食管裂孔疝通常分为四类:

一、滑动型疝

滑动型疝,顾名思义,疝入胸腔的组织可随体位变化上下滑动。躺下时,组织受腹腔压力作用疝入胸腔;站立时,在重力作用下又可回纳至腹腔。这类疝的核心特征是胃与食管的交界部位会随体位上下移动。滑动型疝的症状相对较轻,且在所有食管裂孔疝中占比最高,90%以上的患者都属于此类。

二、食管旁疝(简称“旁疝”)

这类疝的特点是胃食管结合部仍处于腹腔内,未疝入胸腔,但由于食管裂孔增大,部分胃底从食管旁边增大的裂孔处疝入胸腔,因此被称为“食管旁疝”。

三、混合性疝

混合性疝多由Ⅰ型疝与Ⅱ型疝混合发展而来,兼具两者的特点,一方面,胃食管结合部已疝入胸腔,达到或越过膈肌水平;另一方面,胃底也同时疝入胸腔。相较于前两型,混合性疝的症状通常更为明显。

四、先天性短食管型

此类疝多为先天性,患者出生时即存在食管过短的问题,部分胃组织先天就位于胸腔内,属于先天性食管裂孔疝。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此外,食管裂孔疝还有其他不同的分型方式。例如,有一种分法未将“先天性短食管型”单独列出,而是将“巨大型疝”列为独立类型。实际上,巨大型疝本质上是混合性疝的特殊类型,其区别在于,除胃组织疝入胸腔外,还伴随脾脏、腹膜、结肠等其他腹腔脏器疝入,病情更为严重。

各类食管裂孔疝的症状既有共性,也因疝的类型、大小及疝入脏器不同而存在差异。其症状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食管裂孔疝的形成破坏了胃食管结合部的复合抗反流屏障,导致胃内容物易反流至食管乃至咽喉、口腔、鼻腔、气道,引发反酸、烧心、嗳气、胸背痛、咽部异物感、咽痛、声音嘶哑、喉痉挛、慢性咳嗽、哮喘样发作、鼻塞、流涕等相应部位症状。

第二方面是胸腔压迫的症状。疝入胸腔的脏器(尤其是胃)会占据胸腔空间,压迫心肺。患者常感胸闷、呼吸困难,活动后或饱餐后(胃充盈时)症状尤为明显。

第三方面是疝本身引起的症状。疝囊或疝入的脏器在食管裂孔处可能发生嵌顿、扭转,甚至缺血,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的疼痛。若胃黏膜长期受食管裂孔摩擦,可引起胃溃疡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临床上,患者症状表现多样,这与食管裂孔疝的大小、疝内容物及状态存在一定关联。部分患者以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以压迫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以反复贫血为主要表现。因此,在患者存在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时,通常容易得到正确得诊断和治疗;而部分患者症状或表现不典型时,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仔细甄别,才能避免漏诊或误诊。


图文简介

滑动型疝,顾名思义,疝入胸腔的组织可随体位变化上下滑动。躺下时,组织受腹腔压力作用疝入胸腔;站立时,在重力作用下又可回纳至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