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适合哪些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好吗?

作者:段晓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主任医师

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领域中,干扰素作为经典的抗病毒药物,曾经是抗击乙肝和丙肝的主力军,常被患者视为“救命稻草”。但随着新一代口服药物的出现,许多患者会产生疑问:干扰素现在还用吗?效果到底如何?我又是否适合呢? 下面我们来详细聊一聊。

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死病毒,它是一种我们人体自身也能产生的蛋白质药物(因此属于生物制剂)。当作为药物注射到体内后,它主要发挥两大作用:(1)抗病毒:干扰素可以激活人体细胞,产生多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酶,从而“干扰”病毒的繁殖。(2)免疫调节:它能增强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的活力,让它们更精准、有力地识别和清除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正是这种“调动自身免疫力”的双重机制,使得干扰素疗法具有一个潜在的巨大优势:在成功停药后,疗效可能比较持久,甚至有望实现临床治愈。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干扰素并非适用于所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它的应用需严格评估患者具体情况,是一种需要精准使用的治疗手段。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1.慢性乙型肝炎:

目前,强效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因其高效、低副作用、口服方便已成为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但干扰素并未退出舞台,它在特定优势人群中具有独特价值,是“优选”而非“首选”。

年轻、肝炎活动明显但无黄疸、无干扰素使用禁忌证、且希望有限疗程、追求更高的治疗目标(如临床治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这类患者通常转氨酶水平较高,病毒复制活跃,干扰素治疗后有机会实现HBsAg(表面抗原)转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床治愈”,这是目前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治疗前需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曾是丙肝的标准疗法。因它的治愈率不高(约50%-70%),且副作用巨大目前基本被淘汰。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的出现,已经使丙肝成为一种可以被彻底治愈的疾病。DAA口服药疗程短(通常8-12周)、副作用极小、治愈率高达95%以上。干扰素目前仅在极少数非常特殊的、对DAA药物耐药或无应答的罕见基因型病例中,医生才可能考虑会再次启用该药。

已经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不适合使用干扰素;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的患者禁用;有精神疾病或抑郁症病史者,未控制的癫痫患者也属于禁忌人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也不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治疗前白细胞低、血小板少的患者,因自身原因无法完成干扰素的整个疗程,也不建议使用。

对于不适合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其他治疗方案,口服抗病毒药物是重要的替代方案。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干扰素治疗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有限疗程,一般为48周,治疗乙肝最快12周可以见效,部分患者可能需要24周才会有效果。通常会在12周和24周时评价干扰素治疗是否有效。干扰素治疗的有效率约为30%-40%,最高不会超过50%。如果有效,可能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患者终身获益,反弹概率较低。与口服抗病毒药相比,病毒对干扰素不易产生耐药。有研究表明,经干扰素成功治疗的患者,远期肝癌风险可能进一步降低。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治疗周期,但通常不超过96周。如果经过24周的干扰素治疗,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仍大于20000IU/mL,建议停止干扰素的治疗,可换用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不建议长期使用,首先是因为代价大,其次是不良反应可能比较明显。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可能导致血液系统变化,出现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副作用,如抑郁或焦虑,需给予关注和适当的心理支持。也可能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如诱发或加重甲状腺疾病等。再有,它的疗效也并非100%,即使符合适应证,也只有部分患者能获得理想应答。

在使用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饮食方面应以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以动物蛋白为主,如鱼、精肉、牛奶(脱脂)、鸡蛋清等。

总之,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案。有效者可能在有限疗程(通常为48周)后获得长期缓解,无效者则不必继续使用。丙型肝炎现已能够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实现95%以上的治愈率,乙型肝炎虽难以彻底治愈,但也能有效控制。如果情况稳定,口服药控制良好,且不愿承受干扰素的副作用,那么继续口服药是稳妥的选择。如果是年轻患者,各项指标符合上述“优势人群”特征,并且有强烈的意愿追求临床治愈,那么可以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与医生充分讨论使用干扰素的可能性、利弊和风险。是否使用干扰素,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肝病专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毒学指标、肝功能、肝脏纤维化程度、年龄、经济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面对病毒性肝炎,我们需相信科学,信任专业医师的判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图文简介

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领域中,干扰素作为经典的抗病毒药物,曾经是抗击乙肝和丙肝的主力军,常被患者视为“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