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多不是胃食管反流的病因,但会使症状加重,如何用药?

作者:王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

审核:吴继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许多人误以为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所致,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事实上,胃食管反流的核心病因并非胃酸过量,而是贲门这一“阀门”松弛,导致功能失常。

胃本身就该是酸性环境,只有在酸性条件下,胃酸、胃蛋白酶等才能正常消化食物,若胃酸浓度下降,消化功能反而会减弱。对健康人来说,贲门绝大部分时间如同单向阀门,能牢牢挡住胃酸,使其无法反流,自然不会出现症状。虽然胃酸过多可能引发其他胃部疾病,但它并非胃食管反流的直接病因。

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病因中,约80%–90%为贲门松弛;少数情况下,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导致胃内压力升高,食管动力差导致生理性反流物清除慢,也可诱发反流。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阀门”失灵,而非胃酸本身。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胃酸在胃食管反流中更像是“替罪羊”。临床中常用的抑酸药,本质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之举,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来减少反流量,从而缓解症状,但无法修复松弛的贲门。且长期应用抑酸药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带来胃息肉、骨质疏松等潜在风险。不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确实需要注意饮食,饱食、高脂食物、甜食、辛辣食物、酒精、咖啡、浓茶等可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这些都需要患者留意。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的药物主要分为三类,需根据病情搭配使用。

第一类是抑酸药物,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力药物,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钾离子抑制剂,为各种“拉生”类药物;二是质子泵抑制剂,为各种“拉唑”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量而减轻症状和控制反流性食管炎。

第二类是中和胃酸、保护黏膜药。比如碳酸氢钠(小苏打),能直接中和胃酸;铝镁加、铝碳酸镁等铝制剂,不仅可中和部分胃酸,还能附着在食管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促进食管糜烂的修复。

第三类是促动力药,它能加快胃排空速度,减少胃内食物滞留,从而降低反流风险。

用药方案需根据病情轻重调整,病情较重者,三类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最佳;病情较轻者,单用一种药物可能就起效,其中抑酸药物通常是首选,多数患者用药后症状可明显缓解。临床遵循“能单药控制就不联合用药”的原则,若单药效果不佳,再考虑两药或三药联用。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抑酸药的购买渠道不同,即便是非处方药,也建议购买时向医生或药师说明自身症状,避免盲目用药。若曾长期服用且症状明确,可直接在药店购买,无需反复就医开具处方。


图文简介

许多人误以为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所致,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事实上,胃食管反流的核心病因并非胃酸过量,而是贲门这一“阀门”松弛,导致功能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