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 琛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副主任护师
审核:郑吉琦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指病程长,不具有传染性、通常难以自愈或完全治愈的一类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膳食、体力活动不足、过量饮酒、超重或肥胖、吸烟(含二手烟)等。常见慢性病类型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多种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均可引发相关眼部并发症。
一、慢病相关眼病的发生机制
1.糖尿病与眼部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系列病变,最终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伤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形成微血管瘤、出血和硬性渗出;严重时出现新生血管,引发增殖性病变,甚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根据病变程度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

图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高血压与眼部血管病变
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出现水肿、出血、棉絮斑等;严重者可影响视神经血供,导致高血压性视神经病变,造成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图2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心血管疾病与眼部血液循环障碍
心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可导致眼部灌注不足,引发眼部缺血综合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虹膜新生血管等,严重时可致失明。

图3 心血管疾病相关眼底血管病变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如何规范管理慢病相关眼病
1.规范监测慢病指标
应定期(根据病情按周/月安排)监测老年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并将其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监测内容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时调整降糖方案;密切跟踪血压,合理调整降压药;定期复查血脂,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维持血脂稳定,以降低眼部并发症风险。
2.定期进行眼部专项检查
应为老年患者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完成全面眼部检查,包括远/近视力、眼压、眼底(检眼镜、眼底照相、OCT等)及晶状体检查等。

图4 正常眼底血管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5 正常黄斑区OCT图像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眼部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半年检查1次眼底,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出现眼部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自行用药;做好日常健康管理,关注眼健康,提升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居晨浩,张浩成,方纪元,等. 中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类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0):2532-2535
[2] 刘洁,鲁捷.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困境及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6):166-167.
[3] 赵韡,陈凯,汪洋,等. 智慧慢病管理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24,26(6):43-55.
[4] 肖科金,蔡超群,郑庆丹,等.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构建[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7):110-113.
[5] 邵赛萍.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中医护理服务对社区慢病患者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24);138-140.
[6] 王司宇,张卿,王崇金,等.. 老年人慢病多病共患模式及管理研究进展[J]. 健康体检与管理,2023,4(4):375-379,308.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