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偶尔啃了带油漆的玩具会不会铅中毒,也有人害怕喝水或吃饭时摄入铅导致中毒。本文就要讨论两件事,一是铅中毒是否可以恢复,二是日常饮食和饮水是否会铅超标。
先说结论,轻度铅中毒通过停止暴露和合理饮食往往能自行恢复,规范生产的食物和水铅含量很低,不必恐慌。
铅中毒能恢复吗?关键看发现有多早
铅是一种重金属,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血液中的铅会分布到肝、肾和神经系统,但超过 90% 的铅最终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在成人,血铅半衰期约为30天,也就是说每个一个月体内的血铅含量会减少一半。骨骼中的铅可长期存留,半衰期约为5至19年,并在怀孕、骨折或缺钙时重新进入血液。这意味着停止接触后血铅会缓慢下降,但骨中铅可能多年后才完全排出。[1-2]
当孩子或成人短时间暴露于较低剂量的铅,例如偶尔啃咬含铅玩具或接触有铅尘土,血铅水平一般不会非常高。营养学研究指出,充分摄入钙、铁、维生素C和锌能降低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增加铅吸收。含钙食物包括牛奶、绿叶蔬菜和小鱼干,铁来源有瘦肉、动物肝脏、强化谷物和坚果等。维生素C包括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浆果及番茄、甜椒等蔬菜,而海产品、瘦肉和坚果则含锌。[3-4]因此,出现轻度铅超标时停止暴露,规律进食并合理补充上述营养物质,大部分人可自行排铅而不遗留后遗症。

富含钙、铁、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与短时间暴露不同,有些冶炼、蓄电池生产或使用含铅汽油的地区的人们,长期接触含铅量高的环境会导致中重度铅中毒。典型症状包括腹痛、便秘、贫血、末梢神经异常和认知注意力下降。在儿童或成人血铅水平超过临床阈值时需要药物驱铅治疗。当儿童几成年人血铅水平超过一定数值,或出现铅脑病时应使用驱铅剂,如琥珀酰亚胺、乙二胺四乙酸钙二钠或二巯丙醇,同时需补液、纠正贫血和对症支持。由于骨骼储存大量铅,驱铅治疗需重复多次才能降低体内负荷[7-8]
预后如何呢? 20世纪中期之前,铅脑病的病死率高达60%以上。自从驱铅治疗普及后,急性铅脑病死亡率降至不足5%。然而,重度中毒患者可能遗留智力下降、癫痫或肢体偏瘫等后遗症。[9]。
尽管轻度铅暴露较常见,但大多数健康人能通过排泄将其清除。以下人群应更加警惕,如电池生产、回收、印刷、油漆等行业含铅职业者,要注意防护并定期筛查,还有就是使用含铅制品如陶瓷釉料、含铅焊锡的较高风险人群。
总的来说,铅中毒并非绝症。 若能尽早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暴露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大多数人可以恢复。只有长期暴露至严重损伤大脑或肾脏者才可能留下后遗症。
日常饮食中的铅,规范生产的食物不用怕
土壤和水中存在微量天然铅,因此谷物会有少量带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我国制定的标准规定,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中铅的最大限量为 0.2 mg/kg,而对玉米、米和高粱等常见粮食的检测表明,其铅含量均远低于 这一标准,按一般居民的食用量计算,铅摄入水平不会造成健康风险,只要购买正规渠道的新鲜食材,按常规烹饪食用,摄入的铅极低,不足以引起中毒。
饮用水的铅主要来自老旧铅管和水龙头的焊料,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和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均规定,铅的限量值为 0.01 mg/L(10 µg/L),并指出大多数供水系统的铅含量通常低于 5 µg/L。因此,城市自来水经处理后铅含量很低。如果还不放心,我们在家庭用水时可每天放水几秒钟排除隔夜积水,避免长期使用老化的铅焊接管道等措施。如需要,可联系专业机构检测家庭饮用水。

老化的铅焊接管的自来水可能含有少量铅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有老一辈人说有些视频如松花蛋、爆米花等食品含铅,那这些食品还能吃了吗?
传统腌制松花蛋时为缩短成熟时间曾使用氧化铅,导致某些产品铅含量较高。但现在多数厂家改用硫酸铜、硫酸锌等或其他安全方法,包装会注明“无铅”。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品牌,看清包装说明。由于皮蛋含钠较高,即使无铅也建议适量食用。
早期街头使用转炉和含铅焊缝制作爆米花可能污染铅,但正规生产的袋装爆米花使用食品级不粘材料,铅含量很低。目前没有文献表明常规食用的袋装爆米花会导致铅超标。
还有就是在20世纪早期,食品罐头内部使用含铅焊锡,曾使婴儿食品铅含量达 0.15 mg/kg。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过分阶段限量并最终在 1995年全面禁止含铅焊锡的食品罐头,使婴儿食品中的铅下降到 0.003 mg/kg。现代金属罐内壁会涂覆聚酯、丙烯酸或环氧树脂等衬层,防止金属与食物接触。因此,只要罐头未生锈或鼓胀,其铅迁移量极低,可放心食用。
日常饮食结构本身也能影响铅的吸收率。前面讲过,饮食中富含钙、铁、维生素C和锌且有规律的三餐能减少铅吸收。反之,营养不良会增加对铅的吸收。儿童和孕妇尤其需要均衡饮食,不要使用所谓的排铅偏方或过度补品。
总结
综上所述,大多数轻度铅中毒通过及时停止暴露和合理饮食可以恢复,即使中重度中毒需要医院驱铅治疗,多数患者也能显著改善。 饮用水和正规食物中的铅含量符合严格的国际标准。土壤和天然食材含铅量很低,现代罐头不使用铅焊锡,百姓日常饮食导致铅中毒的可能性极小。
正视铅中毒风险,但不必过度恐慌。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检测,合理饮食,就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Rabinowitz M B. Toxicokinetics of bone lead[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991, 91: 33-37. [2]
[2] Brito, José AA, et al.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bone lead concentration: implications for modelling of human bone lead metabolis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3.4 (2001): 343-351.
[3 Umeta, Melaku, Clive E. West, and Habtamu Fufa. "Content of zinc, iron, calcium and their absorption inhibitors in foods commonly consumed in Ethiopia."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18.8 (2005): 803-817.
[4] Zentner, Luz EA, et al. "Relationships of blood lead to calcium, iron, and vitamin C intakes in Brazilian pregnant women." Clinical Nutrition 27.1 (2008): 100-104.
[5] Mushak, Paul. "Gastro-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lead in children and adults: overview of biological and biophysico-chemical aspects." Chemical Speciation & Bioavailability 3.3-4 (1991): 87-104.
[6]https://archive.cdc.gov/www_atsdr_cdc_gov/csem/leadtoxicity/biologic_fate.html#:~:text=,ultimately%2C%20in%20the%20feces
[7] Julian Chisolm, J. "Treatment of acute lead intoxication—choice of chelating agents and supportive therapeutic measures." Clinical Toxicology 3.4 (1970): 527-540.
[8] Schroder, Alicia P., Jennifer A. Tilleman, and Edward M. Desimone. "Lead toxicity and chelation therapy." US Pharm 40.5 (2015): 40-4.
[9] Halmo, Laurie, and Thomas M. Nappe. "Lead toxicity." (2019).
[10] Aslam, Muhammad, et al. "Lead toxicity in cereals: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toxicity, mode of action, and management."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11 (2021): 587785.
[11] Dignam, Timothy, et al. "Control of lead sour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0-2017: public health progress and current challenges to eliminating lead exposur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25 (2019): S13-S22.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邵文亚 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杨超 深圳理工大学科普主管 分析化学博士
审核丨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图文简介